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_早花·西京安稳未原文_作者杜甫

发布时间: 2017-09-07

  《早花·西京安稳未》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前言】
  《早花》一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作于“安史之乱”结束的同一时期,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唐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杜甫闻知此事,甚为忧虑,写下了这首忧民伤时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不安和关注。
  【翻译】
  长安城里安静了没有?没有一个人带来信息。巴江岸边,虽然还是十二月,但已经有山花自然绽放了。那山花,盈盈的就像是雪杏,艳艳的好像在等待春梅。只是战场上风卷起的烟尘肯定还是那么暗淡,那么让人痛苦,还有谁会为那鬓发变白、容颜老去而忧心忡忡呢。
  【赏析】
  诗题为“早花”,诗人却从关注时局开篇,为下文写花营造氛围。开篇,诗人便发出疑问:长安太平了没有?继而又疑惑:怎没有一个人告知准确消息。由此可见,诗人心中仍然认为长安还不安稳,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首联伤时,传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关注和不安。
  颔联、颈联感物伤时,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借花开之早、之美、之艳,反衬诗人感伤之浓烈,以乐景衬哀情。腊日,即农历十二月。此时,在弯弯曲曲的巴江之畔,山花已独自怒放了。这山花姿态盈盈,可与杏花比美;色彩艳丽,可与春梅斗艳。诗人在此动荡之时,将笔触置于一早开的山花之上,且着力呈现山花怒放之美艳热烈,这是用乐景写哀情之法,更衬出了诗人内心不安之浓、担忧之深、感伤之重。“早花”这一意象的选择,诗人是有考究的。“早花”是定居在枝上的,一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但通过自我生命的兴衰,同样能演绎宇宙的奥秘。此时,不见一人来访,而诗人正是伺候光阴的花儿,或许诗人与早花的互访,排遣了诗人的孤寂,也让诗人默默地与“早花”融为一体。
  尾联呼应首句,直白苦忧。战乱频繁深重,诗人深感苦痛忧虑:为战乱不息而忧;为百姓疾苦而忧;为年华易迈而忧。诗的最末两句,既可以是诗人的自况,也可以是早花的表白。
  统观全诗,诗人的情感深沉,以设问句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见一人来”,显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说“直苦风尘暗”把对百姓疾苦急切忧虑的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阅读
1 对雪阅读答案-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对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 【查看全文】

2 冬至阅读答案-杜甫,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1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 【查看全文】

3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翻译赏析_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原文_作者杜甫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 【查看全文】

4 溪涨·当时浣花桥翻译赏析_溪涨·当时浣花桥原文_作者杜甫

《溪涨当时浣花桥》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 【查看全文】

5 《送李卿晔》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送李卿晔① 杜甫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②。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晋山③虽自弃,魏阙④尚含情。 【注】①李晔,唐宗室之后,故诗中称王子,时以 【查看全文】

6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翻译赏析_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原文_作者杜甫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秖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前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