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鹘行·高堂见生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前言】
《画鹘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题画诗。此诗体现了诗人的主体意识对原画意境的延伸和超越。诗人从画中之鹘不能飞去生情,生发可能完全与画家无干的想象,全凭自己的情思和想象发挥,将隐藏在内心的某种矛盾之情赋予了眼中之鹘。诗人之神与画鹘之神的融通,创造了较之原画更为出人意料的境界。
【注释】
⑴画鹘行:《全唐诗》校:“一作画雕。”
⑵生:《全唐诗》校:“一作老。”
⑶飒爽:劲捷,神采飞动。秋骨:鹘至秋日换羽后更矫健,善搏击
⑷拘挛:束缚。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挛,《全唐诗》校:“一作卷。”
⑸突兀:居高而醒目
⑹“巧刮”句:谓画师巧夺天工。巧,原作“功”,《全唐诗》校:“一作巧。”造化窟,指化育万物的天。《列子》:造化者,其巧妙而功深
⑺作:《全唐诗》校:“一作此。”
⑻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诗》:“南有樛木。”《传》:“木下曲曰樛。”
⑼轩然:骚乱貌
⑽侧脑:斜仰起头。指画鹊
⑾长翮:翅膀
⑿人寰:人世间。《舞鹤赋》:“归人寰之喧卑。”
⒀“乾坤”句:即“天空任鸟飞”意。峥嵘,高旷貌
⒁粉墨:绘画用的颜料。此指画。《汉书》黄琼疏:“朱紫共色,粉墨杂糅。”
⒂缅思:沉思。思,《全唐诗》校:“一作想。”
⒃烟雾质:指翱翔于云雾之中的真鹘
【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体现了诗人的主体意识对画意的延伸。画家将鹘画成突兀之状,可能有一种寓意,或是能传鹘之神的一种最佳审美态势。可是杜甫却笔笔翻转,从鹘不能飞去生情,生发可能完全与画家无干的想象:它既无“绦旋”束缚,为何不高飞去?原来,它是不肯与凡鸟并飞。自“侧脑”句以下,可说是杜甫在“画鹘”了,他将画家传鹘之神的“侧脑看青霄”句,全凭自己的情思和想象发挥:你“长融如刀剑,人寰可超越”,却傲立如此,不肯高飞远举,任“乾坤空峥嵘”,自甘处身于这箫瑟粉墨之间;可是鹘不飞,众鸟却一样纷飞;“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这些诗句里,杜甫将隐藏在内心的某种矛盾之情赋予了眼中之鹘。“顾步独纡郁”,是诗人自身神态与鹘之神态的映衬。
杜甫当时因触怒唐肃宗,政治地位岌岌可危,处于进退两难之际,鹘之欲飞未飞,正是他矛盾心情的写照。《画鹘行》是杜甫“对此融心神”的典范之作,“初惊”、“缅思”是他主体融入的标志,画家笔下之鹘,完全转化为诗人心中意中之鹘了。诗人主体之神与画鹘客体之神的融通,创造了独立于原画的新境界——较之原画更出人意外的境界,对画作的意境给予了大大的引申。
相关阅读
1 溪涨·当时浣花桥翻译赏析_溪涨·当时浣花桥原文_作者杜甫
《溪涨当时浣花桥》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 【查看全文】
2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翻译赏析_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原文_作者杜甫《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 【查看全文】
3 冬至阅读答案-杜甫,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1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 【查看全文】
4 对雪阅读答案-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对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 【查看全文】
5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翻译赏析_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原文_作者杜甫《过宋员外之问旧庄》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秖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前言 【查看全文】
6 《送李卿晔》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送李卿晔① 杜甫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②。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晋山③虽自弃,魏阙④尚含情。 【注】①李晔,唐宗室之后,故诗中称王子,时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