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
【宋】赵翼④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元丰三年,苏辙到黄州看望苏轼之时。此前北宋在与西夏的多次战役中处弱势,此后北宋又出兵伐夏,但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在对夏政策上,苏辙一直主张退守求和的态度。②觜距:鸟类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④赵翼:清代史学家、诗人,这首诗是他弃官归乡,途经赤壁时所作。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诗首联写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时的意气风发,与苏轼《赤壁赋》所述内容基本相同。
B. 苏诗中“安知”一词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 赵诗颔联化用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形象地写出赤壁一战曹操兵败、周瑜得胜的结局。
D.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今昔对照、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16. 这两首诗同为赤壁怀古之作,但寄寓的情志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诗的尾联分析。
【答案】
15. D
16. 苏辙诗尾联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表达对国事的担忧。
赵翼诗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往事如烟,胜败成空,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错误。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史,写过去为虚,现在为实;苏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借古讽今,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的批判;赵诗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两首诗都没有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苏辙此诗的尾联“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借对曹操失败的评论,表达了对当时的统治者宋神宗贸然进攻西夏的批判之情。
赵诗写三国鼎盛时期的骁勇善战的豪杰只存于人心,赤壁古战场已为历史陈迹,现在只剩明月高照、渔父吟唱的安逸无忧的景象。诗人写即目所见,着力于感怀三国历史,借此表达往事如烟、山河遗迹、胜败成空的感叹,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与潇洒自在的渔父相比,那些在政治上曾一度风云显赫的人们也显得可怜可叹了。作者盛年退隐,甘愿从轰轰烈烈归于平淡安静,是对人生的彻悟,也是千帆历尽后的豁然开朗,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7.从体裁上着,本 【查看全文】
2 《题榴花》阅读答案-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题榴花①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注】:此诗是题于张十一旅舍的。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作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 【查看全文】
3 《沉醉东风·对酒》阅读答案-卢挚,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沉醉东风对酒 卢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炼成腹内丹①,泼煞②心头火。 葫芦提③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选自《元曲鉴赏辞典》) 【注】:① 【查看全文】
4 放言阅读答案-王禹偁,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放言 王禹偁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查看全文】
5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阅读答案与赏析-韩翃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韩翃 邻家不识斗鸡翁①,闭户能齐隐者风。 顾步曾为小山客②,成名因事大江公③。 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 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④ 【查看全文】
6 送樊侍御之金陵阅读答案-谢榛,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送樊侍御之金陵 [明]谢榛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 秋帆二水①外,春草六朝余。 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 从来经国者②,宁不念樵渔? [注]①二水:指秦淮河与长江。②经国者: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