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②,归邀麟阁名③。
注:①此诗作于696年,契丹人发动叛乱,唐王朝出兵征讨。②卢龙塞: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重严肃。
B.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定要用好手中的佳兵。
C.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写出了军队征伐的气势。
D.全诗写景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诗风。
15.全诗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B 句中的“乐战”是“好战”之意

赏析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相关阅读
1 《闺怨》《暮秋独游曲江》阅读答案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①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查看全文】
2 晚晴野望阅读答案-陈与义,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晚晴野望 (宋)陈与义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 【查看全文】
3 陆游《梅花绝句·之三》李公明《早梅》阅读答案梅花绝句之三 [宋]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宋]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查看全文】
4 月夜怀故人阅读答案-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①旧国:故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查看全文】
5 《荷花·天机雪锦织鲛绡》阅读答案与解析-董嗣杲荷花 董嗣 天机雪锦织鲛绡①,艳朵亭亭倚画桥。 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②娇。 翠房分菂③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棒月明桡。 【注】①鲛绡:传 【查看全文】
6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阅读答案与解析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自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