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书·蔡兴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 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B.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C.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D.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衣,本是古代平民的衣服,用来指称平民百姓或无功名的士人,这里指蔡兴宗被贬为平民。
B.践祚,指登上祚阶。祚阶是古代庙寝堂前东边的台阶,其上为主位,因此皇帝即位或登基称“践祚”。
C.豫章,最初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即豫章郡,后来作为南昌的别称,不再用作行政区划名称。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的死亡,与“崩”“卒”“不禄”等对死亡的不同称法一起体现了宗法等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蔡兴宗家行恭谨,顾全大局。他幼时就懂家族要同甘共苦,提议母亲拒收伯父房屋补偿款,成年后尽心照顾亡兄家人。
B.蔡兴宗为官正直,敢于忤逆权贵。他直言进谏,不惧得罪皇上;在会稽太守任上,他将不守国法的豪门贵族绳之以法。
C.蔡兴宗颇有韬略,长于应对。叛军危及皇宫,他主张安抚叛军亲戚,稳定人心;丘珍孙排挤他,他与其子周旋,缓解矛盾。
D.蔡兴宗颇重情义,真诚待人。范义遭株连被杀,他亲往收殓并将其灵柩归葬;周朗因言获罪,他也不避嫌疑,告假赶去相送。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
答
10、B
11、A(文中的“白衣”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12、C(他与丘景先是朋友交往,而非利用丘景先去化解与丘珍孙的矛盾)
13、(1)庐陵内史周郎以正直言论获罪,戴上枷锁押解到宁州,没有敢看望和送行的人;蔡兴宗本在当班,请假,前往与周郎作别。
(2)当今遍天下图谋叛逆,人有二心,应当用让人们安定的办法处理这事,用最大的诚信对待人们。
译文: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十岁时失去父亲,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与一般儿童不同。父亲蔡廓免去豫章郡守之职还乡,修筑起两栋房子。先落成东宅,交给兄长蔡轨;蔡廓死后而房屋尚未修好,蔡轨送五十万钱来追补房宅款项。蔡兴宗告诉母亲说“一家人从来丰裕节俭都是一体的,今日房宅款项不应接受。”母亲高兴地听从了他。蔡轨有些惭愧,对他的儿子淡说:“我年纪六十,处事还比不上十岁小儿。”不久蔡兴宗母亲去世。世祖登基,升迁蔡兴宗为尚书吏部郎。当时尚书何偃患病,皇上对兴宗说:“你通晓熟悉人事的善恶优劣,现在把选拔官员的事情交付给你,你就可以公开执掌此职,不必谦让。”每次正直地言说得失,无所顾惮,因此失去皇上的信任。竟陵王刘诞据守广陵城叛乱,事情平息后,蔡兴宗奉旨前去慰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一向交好,范义在城内与叛贼一同被诛杀。蔡兴宗赶到广陵,亲自为其收殓,极尽哀戚之情,将范义灵柩运回豫章旧墓安葬。皇上听闻后很是不高兴。庐陵内史周郎以正直言论获罪,戴上枷锁押解到宁州,没有敢看望和送行的人;蔡兴宗本在当班,请假,前往与周郎作别。皇上得知更加生气。因为托病多日,遭受了白衣领职的处分。当时各方一起举兵谋反,国家能保全的,只有丹阳、淮南几个郡,其间的各个县,有的已经投降叛贼。东西叛兵已经打到永世,京城危惧,皇上召集群臣来谋划应对之策。蔡兴宗说:“当今遍天下图谋叛逆,人有二心,应当用让人们安定的办法处理这事,用最大的诚信对待人们。近来叛贼的亲戚,分布在京城,如果绳之以法,那么京城溃败立马就会到来,应该说明治罪不涉及他们的道理。世情已经评定,人才有决战之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来对待不熟悉的军队,其形势相差万倍。希望陛下不要担忧。”皇上采纳了他的谏言。三年春,外放担任郢州刺史,因为拜见尚书激切议论将何始真任命为咨议参军一事,开始不被允许,后来又重新陈述,皇上生气,将他贬为平西将军,不久又恢复官职。当初,吴兴的丘珍孙的言论常常冒犯蔡兴宗。丘珍孙的儿子丘景先,为人和才干都很好,蔡兴宗与他交游。等到丘景先担任鄱阳郡郡守,正值晋安王刘子勋谋反,辗转到竟陵,被吴喜杀害。寡母尚老女子尚幼,颠沛流离在夏口。蔡兴宗到郢州,亲自去哀悼悲哭,又护送丘景先灵柩及家小,让他们得以还东。在任三年,升迁为会稽太守。会稽有很多豪门贵族,不遵守律法。蔡兴宗将他们都绳之以法。蔡兴宗幼年就树立了节操,平日家居的品行尤其谨慎,侍奉宗族姑妈,服侍守寡的嫂嫂,扶养亡兄的儿子,在世间很有名,泰豫元年,死,时年五十八。
相关阅读
1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
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2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3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4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5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6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