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陈书·徐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B.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C.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D.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西汉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B.天子,即天之嫡长子。封建时代宣扬帝王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
C.后主,古代指被俘的割据政权的末代君主,如蜀汉后主刘禅、南唐后主李煜等。
D.孝经,儒家阐述政治制度的著作,认为孝是美德的根本,国君可用孝治理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俭修身好学,受到赏识。他自幼修养身心而能有所成就,勤奋好学而有志行操守,人仕前周弘正重其为人,人仕后梁元帝赏其文才。
B.徐俭深入叛军,态度从容。他面对叛军首领欧阳纥的威逼利诱,能不辱君命出言劝诫,后又以禀告天子为由说服欧阳纥放自己回到京城。
C.徐俭屡任要职,施政严明。他在平定叛乱之后曾多次担任中书舍人等要职,调任寻阳内史之时,施政严格公正且赏罚分明,盗贼不兴。
D.徐俭正气凛然,为官正直。他秉性公正平和,不阿附权势政要,曾经纠弹劾声威重极一时的尚书令江总,赢得陈后主对他的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嘉之事,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转祸为福,未为晚也。
(2)于是乃遣俭从间道驰还。高宗乃命讨绘,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军。
答
10.(3 分)C
11.(3分)D
12.(3 分)B
13.(10 分)
(1) 吕嘉的事,确实应当是久远了些,但是将军难道没看到周迪、陈宝应的事吗?转祸为福,还不算晚啊。
(语意通顺得3分,译出“诚”“独”各得1分。)
(2) 欧阳纥于是就打发徐俭从小路骑马返回京城。高宗于是命令讨伐欧阳纥,又因为徐俭熟悉那里的形势,诏令徐俭担任监军。
(语意通顺得3分,译出“间道”“敕”各得1分。)
相关阅读
1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
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2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3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4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5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6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