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注】①玮:指楚王司马玮。②亮:指汝南王司马亮。③伊霍之事:伊霍,商伊尹和汉霍光的并称。后世往往以此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B.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C.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D.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是表示男子已具有成人资格的年龄称谓,女子到成人的年龄则以“及笄”称。
B. 军司,指出征时主帅的主要僚佐,因为避司马师讳,改魏晋的“军师”一词而来。
C. 平旦,指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比“鸡鸣”早,相当于现在的三时至五时。
D. 矫诏中的“诏”指诏书,即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这里强调“收瓘”的诏书是诈称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瓘明理有识,处世为官有方。他入仕十年中,对权臣不亲不疏,深受傅嘏的推重;任职廷尉期间,通晓法理,大小案件都能依据实情判断。
B. 卫瓘颇有谋略,成功平息叛乱。钟会谋反时,他先设法将此消息传到军中,后又作讨伐檄文宣告诸军,致使钟会的反叛因不得人心而失败。
C. 卫瓘功成不居,谢绝朝廷加封。朝廷论功行赏时,他以自己在讨伐蜀国的战争中,并无拔旗斩将之功而坚决辞让,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D. 卫瓘忠于朝廷,反遭诬陷报复。他因太子鲁钝暗昧,借宴饮假托酒醉委婉劝谏废除太子,却引起贾后的怨恨。最终惨遭冤杀,祸及子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参考答案】
10. D 11. C 12. C
13. (1)钟会暗地里怀有反叛之心,趁着邓艾专权独断,秘密地与卫瓘一同奏报情况。
(2)黄门送诏书给楚王玮,楚王玮生性轻薄阴险,想发泄私怨,连夜派清河王遐收捕卫瓘。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欲令艾杀瓘”一句中,语意完整,译为“(钟会)想让邓艾杀掉卫瓘,”故中间不能停顿,这样就排除
B项、C项。“乃夜至成都檄艾”的意思是“于是在夜裹到了成都,发文给邓艾所统率的将领们”,这样要在“都”和“檄”之间停顿,排除A项,综上分析你,本题应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错在“早一个时辰”。“平旦”,指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比“鸡鸣”丑时晚一个时辰。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张冠李戴,且细节错误。错在“拔旗斩将”和“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原文说的是“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而不是因他谢绝朝廷加封得朝廷内外的赞誉。另外,“搴旗”的意思是“拔取敌方旗帜”,并非“拔旗斩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阴”:“暗地里”;“因”:“趁着”;“专擅”:“擅自行事”。第二句关键点:“赍”:“送”;“骋”:“发泄”;遐收:“收捕”。
参考译文: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性情文静善于分辨是非道理,凭有胆识见解公允著称。承袭父亲阌乡侯的爵位。二十岁为魏尚书郎。当时朝臣专权,卫灌周旋在他们中间,对权臣们没有亲疏之别,很被傅嘏所器重,称他为宁武子。陈留王即位十年,因为胜任职务著称。几年后转任廷尉卿。卫瓘通晓法理,每次去判案,不论案子大小都依据情理。 邓艾、钟会讨伐蜀国的时候,卫罐以原官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兼任镇西军司,配备一千士兵。蜀国平定后,邓艾秉承皇帝旨意受封。钟会暗地裹怀有反叛之心,因为邓艾专权独断,暗中与卫瓘一同奏报情况。皇帝下诏派槛车拘捕邓艾,钟会派遣卫罐先行收捕邓艾。钟会认为邓艾兵少,想让邓艾杀掉卫瓘,以此加重邓艾的罪名。卫瓘知道钟会想危害他,然而无法拒绝,于是在夜裹到了成都,发文给邓艾所统率的将领们,声称诏书收捕邓艾,其余人一概不问。如果来投奔官军,爵位赏赐依旧;如果胆敢不来投奔,诛杀三族。等到鶸鸣时分,都来投奔卫瓘,祇有邓艾的随从还在。天亮开门,卫瓘乘坐使者的车辆,直接到成都殿前。邓艾睡着还未起床,父子都被捕获。一会见钟会到了,便遍请众将胡烈等人,趁机捕获他们,囚禁在益州牢房,然后发兵反叛。钟会留下卫瓘谋划商议,在手版上写“打算杀胡烈等人”,举起手版让卫瓘看,卫瓘不答应,于是互相猜疑有了二心。卫瓘去厕所,见到胡烈过去的随从,让他通报三军,说钟会反叛。等到日落,城门关闭,卫璀作檄文通报各军。各军都响应义举,天明一同攻打钟会。钟会率领左右抵抗,众将打败了他,仅帐下几百人追随钟会绕着宫殿逃跑,都被杀。事情平定,朝廷议论封赐卫瓘。卫瓘认为攻克蜀国的功劳,自己虽然用了智谋,但没有拔下敌旗的功劳,因而坚决辞让不接受。太康初年,升司空,为政清廉简明,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惠帝为太子时,朝臣都说他纯朴,不能亲理政事。卫罐屡次想陈述奏请废了他,而没敢说出来。后来在陵云台聚会宴饮,卫罐假装醉了,跪在皇帝床前说:“我想上奏。”皇帝说:“你要说什么?”卫罐三次想说又止住,于是用手抚摸着床说:“这个座位可惜了!”皇帝心裹明白,故意装着不懂说:“你真大醉了吗?”卫权从此不再提及。贾后因此怨恨卫罐,而且忌妒他的方正率直,使自己不能任意荒淫暴虐;又听说卫瓘与司马璋有隔阂,于是造谣说卫瓘与司马亮打算干伊尹霍光做过的事,让皇帝作手诏,派司马璋免去卫瓘等人的官职。黄门送诏书给司马璋,司马璋生陆轻薄阴险,想发泄自己的私怨,连夜派清河王司马遐收捕卫瓘。卫罐手下人怀疑司马遐伪造诏书,都劝谏卫瓘说:“根据礼制法律,对待台辅大臣,没有像这样的,请姑且拒绝服从。等自己上表得到回覆,再去受刑也不晚。”卫璀不听,于是和儿子卫恒、卫岳、卫裔及孙子等九人一同被害,时年七十二岁。
相关阅读
1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2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5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6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