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传原文_李侃传翻译赏析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1442),中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时,他上书建议挑选将才、招募民壮、使用战车三件事。也先逼近京师,议论者想焚掉城外的马草。李侃说敌人轻装剽劫,没有持久之心,请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敛,苦及百姓。都得到批准。当时他父母在容城,李侃日夜悲泣,请假去冒险迎接回来。景泰初年,计划登记扈从英宗出征的死难大臣的后代。李侃因而说避难偷生的人,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上皇将回来时,他与同官刘福等人说礼仪应该从厚。这建议忤逆了皇上,遭到斥问,尚书胡氵荧为他们解释,才罢了。

  李侃再升为都给事中。当时正用兵,减少天下学校师儒的俸禄。李侃上奏恢复原额。户部尚书金濂违犯诏令征取租税,李侃弹劾他,使他受到司法官员审问。石亨的侄子石彪侵占百姓产业,李侃请用重法处治他,并严禁勋戚、宦官不得强夺小民,有关官员隐瞒不报的与之同罪。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其他的都批准了他的请求。当时给事中敢于说话的,林聪可说是第一个,李侃倔强而有正直的名声。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朱英也说不可,时人议论都认为他们很胆壮。升为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1457),他改任太常寺丞,进升为太仆寺卿。第二年重设山西巡抚,升李侃为右佥都御史担任该职。他上奏说“: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不是生长其间的人,没有能够安居而对敌的。现在南方人戍守北部边疆,他们害怕风寒,一听说敌人来便发抖。而北方人戍守南疆,也不耐暑热,多潜逃回来。应令南北清勾军,各就本土补入军队,这样人情两便,而军备也得到修整。”他的建议当时没被采用。他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查李杰的罪行得到验证,他被除名。李侃没有赃罪,得到宽宥。六年,他考察属吏,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他顺便说道:“那些年龄与臣相当,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臣都把他们罢免了,臣也请求罢免。”诏令不许。李侃性格刚直,力整风纪,贪赃者因此敛迹。这年冬,他因母亲去世回家,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守孝期满后,他不再出来为官,家居十余年后去世。

  李侃事奉亲人至孝,喜欢学习,安于贫穷,他死后家里几乎不能装殓。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说,从前的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无论是学者的品行还是事功,都昭然著于耳目,并请给他们赐给谥号。这建议被压下,没有执行。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3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4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5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6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