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璋幼年聪明,有抱负,读书学史,能分辨成败的原因。至元中,任南京府史。当时河北有饥民数万人,集结于河上准备南迁,皇上下诏命民众回归乡里,勿要南渡,众人吵吵嚷嚷不肯回去。天璋担心会发生事变,劝总管张国宝不要阻挡民众南渡,国宝听从其言,因而未发生什么事。河南按察副史程思廉发现天璋的才干,召为宪史,名声也更大了。以后又升为中台属官。当时有一侍御史仗势贪财,被御史发现其赃物,天璋起草弹劾奏章,还未来得及上奏,他们被诬陷,都被拘捕。御史对着饮食悲哽,天璋问他为何如此,御史说:“我仅有一女,甚是可怜,知我入狱,已绝食数日,所以很是悲痛。”天璋说“:死于职守,属于大义,为何要为儿女哭泣!”御史听此,深感惭愧。不久,被免罪。丞相顺德王主持国政时,提拔天璋为中书省官员,对于应办或不应办的事,天璋总要激烈争辩,顺德王深有感慨地说:“中书的官员都能如此,我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大德四年(1300),天璋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个名叫刘帅的人,强夺民产,官吏不敢判决,天璋前往审讯,刘帅信服,将田产归还与民。大德五年,因枢密大臣伯之荐,天璋升为都事,又被引见皇上,赐锦衣、鞍辔、弓刀。后又加封奉训大夫,赐侍燕服二套。武宗时,升任宗正府郎中,尚书省成立后,又升为刑部郎中。当时正巧盗贼很多,有人提议凡犯盗贼罪者及其家属一律只准穿青衣,以与民众相区别。天璋说:“罪犯堵路,是秦时的弊端,还能效法吗?”有人密告诸侯王图谋不轨,皇上命天璋迅速前去调查核实。尚书省有一官员获罪,仁宗召见天璋,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帝指着他说“:这就是不贪贿的卜天璋。”问他现任何官,天璋说:“臣待罪刑部郎中。”又问是谁举荐的,天璋回答说:“臣无才,误蒙提升重用。”帝说:“前朝以谢仲和为尚书,你为郎中,都是我亲自推荐。你应替职不懈!”就将中书刑部印给他。天璋既就任,入宫见皇帝,帝在隆福宫赐酒,并赠锦衣三套。后来命他去治理狱中平反冤案之事,帝对周围的人说:“天璋是廉洁谨慎之人,一定会获得其中真情。”天璋承命办理,狱中未出现冤案。
皇庆初年(1312),天璋为归德知府,劝农兴学、修复河渠、消除水患。当时群盗占据交通要道,商客不能通行,天璋抓获百余人,皆处以重刑,盗贼从此被平。天璋升浙西廉访副使,到任只一月,就变更田制,后又改任饶州路总管。天璋就任后,让民众自报田亩,各种事情都不苛扰百姓,百姓甚为高兴,田亩、户籍都得到清理。当时饶州发生饥荒,天璋主张开仓赈济,僚属们坚持不可,天璋说“:百姓饥饿得这样,等请示以后再赈济,他们都已饿死了。不先请示的责任由我一人承担,决不连累各位。”于是开仓放粮,百姓得以活命。天璋处理事情无所顾忌。他的政绩卓著。升广东廉访使。开始时,豪民临海筑堤停商船以获利,以往的官员都因贿赂而不过问,天璋到任后,派兵前往取缔。岭南向来无冰,天璋到后,开始有冰,有人说是天璋推行政治、教化的结果。
天历二年(1329),蜀地兵乱,荆楚之地大为震惊,朝廷授天璋为山南廉访使,有人对他说您已年老,不能再去任职了。天璋说“:国家有难,我年八十,总是怕死而不得其所,岂能去逃避困难呢?”于是去就任了。到任后整饬风纪,清理吏治,州郡官员都很恭敬他。当时谷价飞涨,他下令不要平抑物价,听百姓自便,于是粮商争相来此,米价立即下落,他又让宪司将罚得的赃款不交纳于府台,而留作赈济,御史来到后,百姓都俯伏于途颂扬他。皇上下诏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员议论时政的得失,因此,他上书列举二十条,共万余言,题为《中兴济治策》,条条皆言中时弊。随即引退,回汴之后,将其俸禄,尽施与同族。家中无一点存储,天璋对此处之泰然。至顺二年(1331)逝世。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河南郡侯,谥号正献。
相关阅读
1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2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5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6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