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1125),提点福建路刑狱。福州调发防秋兵,钱粮没有满足要求,士兵杀死将领,事变发生突然,吏民奔溃,全城震骇。陈桷进入乱兵之中,向他们讲明祸福道理,乱兵沮丧气馁,要求陈桷上奏将领是自毙而死,陈桷装作听从他们的请求,派人从小路急奏朝廷,并以前面的奏章不实请求处分,朝廷因陈桷应变有方,不予追究。叛兵征调上路后,陈桷在途中追杀首恶二十多人,一方得以安定。建炎四年(1130)五月,又任福建路提刑,不久因病请求奉祠,主管江州太平观。
绍兴三年(1133),陈桷被任命为金部员外郎,升为郎中。当时言事的人都列举细小事务,而忽略重大利害问题。陈桷上奏说:“如今应当专讲治道的根本,修明政事以抵御敌国,不应当像平时那样用烦杂细务干扰皇上。”又说“:刺史县令布满天下,不可能都任用得人,请选拔监司官员,使他权重任久。”朝廷任命他为太常少卿。又陈述攻守两策,认为关键在于得到民心,修明军政。
绍兴五年(1135),陈桷任直龙图阁、知泉州。次年,改任两浙西路提刑。请求设立县乡三老以端正风俗,凡是宫室、车马、衣服、器械都制定等级标准,重视侈靡禁令。绍兴八年(1138),升任福建路转运副使。
绍兴十年(1140),又被任命为太常少卿。恰逢分类编辑徽宗御书完成,诏令收藏敷文阁,陈桷认为:“原来的制度自龙图至徽猷阁都设学士、待制,杂压著令,龙图位在朝请大夫之上,至徽猷位在承议郎之上,每阁之间相差太远,议者怀疑这样不伦不类。直敷文阁的直到徽猷阁与诸阁大同小异,降低班次就会太卑下,应参酌取中,并为一列,不必相差太远,这样才能使名位有序,仰称陛下严格遵守祖宗谟训之意。”又说“:袷祭祖宗用太牢之礼,这是祀典的常例。皇上即位之初,没能具备礼仪,只用一羊,请求参照绍兴六年诏旨,恢复使用太牢。”
绍兴十一年(1141),任权礼部侍郎,赐给三品官服。普安郡王出,奉诏与吏部、太常寺讨论以往的事例。陈桷等认为太子没立,应该崇高礼仪以维系天下民望,于是以《皇子出礼例》上报,有人以为太隆重。诏令以不详具典故、专任己意、怀奸附丽等理由,将陈桷和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宁,太常官员王普、苏籍等一起罢免。不久又命陈桷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十五年(1145),陈桷知襄阳府,充任京西南路安抚使。襄、汉地区遭受兵火之灾后,民物凋敝,陈桷请示朝廷,以当今的户数才是太平时的二十分之一,而赋税比那时还多,请求给予减免。次年,金、房州士兵发生叛乱,陈桷派遣士兵平定后上报。汉水决堤泛滥,冲毁居民房屋,陈桷亲自率领军民修筑堤岸,民众赖以平安。因病请求奉祠,朝廷任命他为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绍兴二十四年(1154),改知广州,充任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没到任而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陈桷为人宽宏含蓄,以诚待人,淡泊名利。秦桧当政时,以永嘉为寓里,士大夫攀缘依附的,无一不位登显要。陈桷因立螭故旧,被皇上所知,出入顿挫,晚年由奉常少卿擢为权小宗伯,又以议礼不合忤逆皇上被罢免,其节操有足以称赞的地方。自称为“无相居士”。著有文集十六卷。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5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6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