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謇,字成伯,丹阳人。祖籍东莞,与其兄文伯等都精于医药。徐謇因为到青州,刚好慕容白曜平定东阳,把他拿获,具表将他送至京师。显祖要验证他的医术,就把一些病人放在帐幕里,让徐謇隔着幕帐切脉,他都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知道病人的气色。于是深受显祖的宠遇。任为中散,不久升为内侍长。文明太后也时常来要他看病处方,但他却不及李那样受到重用。徐謇合和药剂,治疗疾病的效果比李更为精妙,但他的性情十分古怪,如果接待不如他的意愿,即使如王公那样尊贵的人,也不肯替他治病。高祖知道他有才能,在迁都洛阳之后,对他渐加爱宠。高祖身体稍有不适,以及其宠幸的冯昭仪有病,都让他诊断处治。又授予他中散大夫之职,升授右军将军、侍御师。徐謇想要替高祖炼金丹,尽延年益寿之法。徐謇就居住在崧高,采集各种炼丹的原料,历经一年而一无所成,只得作罢。
太和二十二年(498),高祖到悬瓠,他的病情加剧,就派驿马急召徐謇,令他从水路赶赴高祖所在地,一天一夜赶了数百里,到达以后,诊断观察,处方治病,果然疗效显著。高祖身体略有好转,内外都称颂庆幸。九月,高祖车驾从豫州出发,临时住宿在汝水之滨。就由太宫专为徐謇设置珍贵饮宴,聚集文武百官,让徐謇独坐上席,席前陈列各种美酒佳肴,命左右的人宣扬徐謇振救危重疾病之功,应当加以赏赉。于是下达诏书说:“精神无主,身体就会发生障碍,欢乐和忧愁如果不协调,必然会损害身体。我日理万机,长期致力于革旧鼎新,思绪茫茫而无有懈怠,身体恍惚而倍感劳累。终于在仲秋之时染上重病,心神和容颜顿时憔悴,身体和元气十分虚弱,我深深感到忧虑。侍御师、右军将军徐成伯星夜驰至太室,在汝水之滨替我治病,处方用药穷尽各种灵丹良药,付出了他所有的精诚和医术,极尽他的忠心与妙方,才使我冗沉的病体得以恢复,深重的痼疾得以痊愈,评论他的勤勉和功劳,实在应当予以嘉奖和任用。昔日晋武帝得了重病,程和为他进药治疗,武帝就为他增封官爵,赏赐钱财,给予他极大的恩宠和奖赏。况且我的疾病比晋武帝更加深重,我的事业也比他更为艰难,怎能不对徐謇加倍予以升迁赏赐呢?应当顺乎众望,予以重赏。而且他过去已达到较高的官级,中间又暂时解退,过去虽有升任,但还是不够的,以他的旧职来比照现在的功劳,应当让他有更为明显的升进。可授予他鸿胪卿,金乡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赐钱一万贯。”又下诏说:“国库还不够充实,须用杂物来代替,计有绢二千匹、杂物一百匹,其中四十匹由宫廷仓库拿出;谷二千斛;奴婢十人;马十匹,其中一匹赤色骏马;牛十头。”所赏赐的杂物、奴婢、牛马都经过宫廷送达。咸阳王元禧等诸亲王也各另有赏赍,都同样达到千匹。徐謇跟随高祖到邺,高祖的病还是时常发作,徐謇日夜守候在他身边。第二年,随从高祖到达马圈,高祖的病情日益加重,抑郁不欢,常常对徐謇加以责备,甚至还要鞭打他,幸而获免。高祖驾崩,徐謇跟随皇帝的棺材回到洛阳。
徐謇经常用药饵吞服道教符咒,年近八十而鬓发不白,精力也没怎么衰退。正始元年(504),以高龄升任光禄大夫,加封平北将军,不久去世。延昌初(513),追赠安东将军、齐州刺史,定谥号为靖。
徐謇之子徐践,字景升,小名灵宝,袭受父亲的爵位。历任兖州平东府长史、右中郎将、建兴太守等官职。
徐践之弟知远,任给事中。
徐謇之孙之才,孝昌初(526),曾在萧衍的南梁豫章王萧综的北府任主簿,跟随萧综镇守彭城。萧综投降之后,他的僚属全部奔散,徐之才由此而投入皇魏。武定年间,授予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昌安县开国侯等官职爵位。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