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妃传翻译赏析_张贵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后主张贵妃名丽华,兵家之女。家境贫寒,她父亲和哥哥以织席为业。后主为太子时,被选入宫中。此时龚贵嫔任良娣,张贵妃时年十岁,被龚氏役使,后主看见后劝说她,因此得到宠爱,于是,生下太子陈深。后主即位,立她为贵妃。张贵妃本性聪明,非常得宠。后主常常带张贵妃和宾客游玩聚饮,张贵妃推举各位宫女参加,后宫的人都对她感恩,说她的优点,因此在后宫最得宠。加上她喜欢祈祷鬼神之术,借鬼神之道迷惑后主,在宫中设置不合礼制的祭祀,聚集妖巫和乐而舞,凭借她们了解宫外的事情,世间有一言一事,她必定先知道,然后才告诉后主,因此后主更加看重她,她的宗族里里外外的人,大多被引荐录用。等到隋朝军队攻陷台城,张贵妃和后主一起躲在水井里,隋军把他们拉出来,晋王杨广下令把张贵妃杀了,张挂在青溪中桥。

  史臣侍中魏国公魏征考证鉴察各种文字记载,参酌详审以往资料,据说后主刚即位时,因为始兴王陈叔陵之乱,受伤躺在承香阁内,当时姬妾都不能进去,只留张贵妃侍候。再者柳太后还住在柏梁殿,即皇后的正殿。后主沈皇后向来不得宠,不能服侍皇帝养病,别住在求贤殿。至德二年(584),于是在光照殿的前面建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楼高达数丈,共有几十间房,阁楼的窗户、壁中横梁、屋顶横梁、栏杆等等,全部用上好的檀香木制成,又用金玉装饰,珍珠翡翠相间,外面安装珍珠帘子,里面陈列玉床玉帐,那些服用与玩赏之类的物品,珍奇美丽,是以往没有的。每每微风袭来,香飘数里,早晨阳光初照,光芒掩映后庭。在阁楼的下面,有用石头堆成的假山,开挖引水而成的水池,栽种着奇异的树木,树木之间夹杂着花草。后主自己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龚、孔二位贵妃住在望仙阁,三阁之间都架有通道相互往来。另外有王氏、李氏二位美人,张氏、薛氏二位淑媛,以及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共七人,都得宠,轮流陪皇帝作乐。用宫女中有文章博学的袁大舍等人担任女学士。后主常常领宾客匹配贵妃等人游玩会饮,并让女官和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送应答,选择其中文辞尤其华丽的作为曲词,配上新的乐曲,挑选宫女中姿色漂亮的成百上千人,命令她们练习歌唱,按部轮流表演,皇帝等人持续不断地享受。曲子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归结其大意,都是赞美张贵妃、孔贵妃的姿容美色。曲词大概写道:“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张贵妃头发长达七尺,稠美的头发色泽如漆,光泽可鉴。而且人很聪明,神采飞扬,进退举止悠闲,姿容神色端庄秀丽。每每顾盼,光采令人目不胜视,映照在周围人的身上。常常在阁上脂粉妆饰,站在轩栏边,从宫中远望,举止飘逸,有如神仙。口才雄辩记忆力强,善于观察主人的脸色。此时,后主懒于政事,朝廷百官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入宫请示,后主把张贵妃抱在膝上共同决断。李善度、蔡脱儿不能记住的,张贵妃都能为他们条理疏通,一点也不遗漏。因此,她更加得宠,远远超过后宫的所有嫔妃。并且后宫的家庭成员,有不遵守法度、悖理的,只要求得张贵妃的同情,张贵妃就吩咐李善度、蔡脱儿先向皇帝禀告那件事,然后她不慌不忙地替他们说话。大臣中有不听从的,也因此被诬陷,她所说的皇帝没有不听从的。于是张贵妃、孔贵妃的势力,薰灼天下,大臣执政,也很快跟随依顺。宦官和阿谀奉迎之徒,内外勾结,辗转相互引荐,致使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紊乱了。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3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4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5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