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传翻译赏析_干宝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干宝,字令升,新蔡县人。祖父干统,是三国东吴的奋武将军、都亭侯。父干莹,做过丹杨县丞。干宝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凭才气被征召为佐著作郎。因平定杜有功,赐给关内侯的爵位。

  东晋建立初期,没有设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说:“大凡帝王的事迹,必定要记载下来,写成典籍,永远流传后世。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顺应天命,接受曹魏的禅让,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圣君贤王相比,但他们的传纪不见于朝廷府库,他们的恩德未被谱写成乐歌。陛下圣明,为一代中兴之君,应着手建立国史,撰写帝王本纪,上陈祖宗的伟绩,下记将相辅佐之功,务必照实记述,为后代树立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这无疑是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应设置史官,诏令佐著作郎干宝等逐步撰写集录。”晋元帝采纳了此建议。于是,干宝开始负责国史的撰写。因家庭贫困,请求出任山阴县令,后改任始安太守。王导请做司徒右长史,迁职散骑常侍。著写《晋纪》,自晋宣帝至晋愍帝前后五十三年,共二十卷,进献朝廷。该书简略明了,直书史实,又能做到语气委婉,人们都称赞干宝是位好史官。

  干宝酷爱阴阳五行占卜星命,注意研究京房、夏侯胜等人的传记。干宝的父亲生前有位宠妾,为干宝的母亲所妒忌,干宝的父亲死时,其母将侍妾活埋在父亲的坟墓里。那时干宝兄弟年幼无知,不清楚长辈的事。过了十几年,干宝母亲病逝,打开父亲的坟墓准备合葬,却发现侍妾伏在棺材上,容貌与活人一样,用车载回家,过了一天,竟然苏醒过来。叙说干宝的父亲常给她饮食,恩情如故。有关家中十几年来所发生的一切,侍妾都能一一说出,而且准确无误,生活在坟墓里也不觉得难受。过不久,将侍妾改嫁他人,还生了儿子。另外,干宝的兄长曾重病气绝,但许多天尸体不凉,后来又醒过来,说自己见到了天地间鬼神的许多事,如同做梦醒来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死过。干宝因此撰写汇集古今神灵怪异人物变化,题名《搜神记》,共三十卷。干宝将该书送给刘忄炎过目,刘忄炎赞道:“您真是鬼神的好史官啊!”干宝广泛搜集各种见闻,虚虚实实,混杂揉合,因此在《搜神记》一书前作序陈述志趣说:

  “从书籍中考察前人的事迹,当时民间收集异闻轶事,大概并非一人的耳目所闻所见,所以怎敢说没有失真之处呢!卫朔亡国,两种书传有不同的记载;姜太公辅佐周天子,司马迁保留了两种说法,像这类情况,到处存在。以此看来,见闻难以一致,由来已久。记录亲口相告的言辞,依据国家保存的典籍,尚且说法如此矛盾,更何况是记述千年之前的事迹,采集不同风俗现象,从残编断简中搜罗片言只语,从遗老故人口里询问前人的经历,使事实毫无差异,言论没有二说,然后成为确信无疑的史书,这本来就是从前所有史官所无法做到的。然而,国家并不因此废除注记的史官,文人学士也不因此而中止读书诵经的功业,不就是因为这些书籍得大于失,真多于假吗?现在我编写的这本书,如果其中有承继前人典籍中的讹误,那不是我的罪过。如果是我所采访的近代的事存有虚假错误之处,那我愿意与古代文人学士一同分担世人的指责。这本书的著述,足以说明神鬼不是虚妄的。

  “百家著作之言无法看完,耳闻目睹之事也无法全部记下,今粗略选取其事,足以阐发八略旨意,成为小说之类的书罢了。希望将来追奇逐异的人们,抄录其中的主要部分,留心观赏,也就使我心满意足了。”

  干宝还著有《春秋左氏义外传》,注释《周易》、《周官》共几十篇,以及杂文集等都流传于世。


相关阅读
1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2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3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4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5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