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军传翻译赏析_终军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
  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闻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
  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
  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
  终军告别太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
  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跟随皇上去雍地,在五祭祀,捕获白麟,一只头角,每只脚有五只蹄子。
  当时又得到奇树,树枝向旁边斜长,又在树的上部合拢。
  皇上觉得这两样东西很奇异,向群臣询问征应。
  终军呈上对策说:我听说《诗》颂扬君主之德,《乐》歌咏帝王之功。
  经书不同,意思相同,都是为了表明盛德的崇高伟大。
  南越逃窜藏匿在芦苇丛中,与鸟鱼同处。
  天子正朔不能达到那里,汉朝官员临境,东瓯归附汉朝,闽越王伏罪被杀,南越靠此得救。
  北面匈奴,追逐水草居住,与禽兽同类,虎狼一样的心,上古以来就不能使他们畏惧。
  大将军挥戈,单于逃奔到大漠;骠骑将军举旗,昆邪听从汉朝的教化。
  这样,天子恩泽沐浴南方,汉朝威势畅达北部。
  如果刑罚不偏袒近臣,荐举不遗漏远方,设置官职,等待贤人,悬赏等待有功之臣。
  有能力的人升官,保有禄位;没能力的人免职,退归农田,天下就有统一的法规。
  皇上具有很多优点却不满足,睿智圣明却不专断,建立明堂、辟雍、灵台三处学宫,明确各自的职责,前代封禅之君的政绩也没有听说像这样完美。
  汉朝初建,万事草创,等到天下风俗一致,九州井然有序时,还要等待圣明之君发扬光大,祖宗创下的基业才能永远传下去。
  所以周朝到成王时,才制定制度,于是就出现了祥瑞的征应。
  陛下光明睿智,敬神明,奉祭祀,精诚上达神灵,捕获奇异之兽是应该的。
  从前武王在河中还未渡河,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点燃火把取来,大臣们都说:“吉祥的征兆啊!”现在祭祀还未举行,就捕获到灵兽来进献,这是上天用来显示吉祥的祭物,也与陛下精诚上通于天相符。
  应乘此吉祥美好的时刻,改元定号,上告神灵。
  用江淮的白茅织席,登泰山封禅,以应和光明,让史官有记载。
  六益鸟倒退着飞,是叛逆的象征;白鱼跃进船里,是和顺的象征。
  政治的清明与昏暗,上搅乱飞鸟,下感动河鱼,各以此类推。
  现在野兽独角,象征天下一统;众多枝条在树的上部合拢,表示没有外心,如果这些征兆应验,也许将有外族解开发辫,除去夷装,戴上汉朝的帽子,穿上汉朝的服装,从而接受教化,归附汉朝的。
  请拱手而待之!对策奏上,皇上认为很奇异,因此改年号为元狩。
  几月后,越地与匈奴都有称为王的率领部下投降,当时都认为终军的对策确实说中了。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各郡国巡视风俗。
  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国煮盐铸铁。
  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
  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
  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
  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所以《春秋》有‘王者无外’的说法,是说天子总在自己的疆域内。
  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笽,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还是实际有余,官吏无能呢?凭什么这样说呢?你假称受诏铸铁的理由,是想到春天耕种时满足百姓的器具需求。
  现在鲁国的铸铁,应先做好准备,到秋天才能点火。
  这话与事实是否相反呢?你以前上过三道奏折,皇上没有答复,你不考虑你的建议皇上不允许,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必须加以严惩的。
  ‘枉尺直寻’,是说小不直而大直,孟子认为不能这样说,现在你所犯的罪责很重,为什么还要做呢?还是希望侥幸不死,想以此钓取名声呢?”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
  终军奏道:“徐偃假称受诏,独断专行,不是奉命出使的臣子应该做的,请求交给御史,召徐偃接受审判。”奏折被批准。
  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曾有诏令明确告诉御史大夫。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
  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丢下符信离开。
  终军当了谒者,皇上让他巡视郡国,他持着节杖东行出函谷关,守关官吏认得他,说:“这个使者就是从前那个丢下符信的儒生。”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报告给皇上。
  返回后奏事,皇上很高兴。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
  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
  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
  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
  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诏问他出谋划策、趋吉避凶的情况,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
  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
  天子很高兴,赐给南越王大臣的官印和绶带,全部用汉朝法制来改变风俗,命令使臣留在南越,镇抚那里。
  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详见《南越传》)。
  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终童”。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3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4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5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