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B.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C.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D.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种关系的称呼。
B. 免冠:脱去帽子,我国古时可以表示敬意,也可以表示谢罪
C. 廷尉:官名,掌军事。秦汉至北齐时期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D. 弃市:古时死刑之一,是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释之素有贤能,才华出众。张释之要辞官回乡,中郎将爱盎知道他贤能,奏请补授张释之谒者的职位;张释之在朝廷上分析秦汉之间的事,受到汉文帝的称赞。
B. 张释之理性睿智,眼光长远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如流,要授予啬夫上林令,张释之以担心上行下效,误导天下人崇尚浮夸,不讲求实际来劝止皇帝。
C. 张释之不惧权贵,刚毅严正。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人殿门,并弹核他们的不敬之罪,薄太后批评汉文帝教子不严,又传令赦免太子、梁王。
D. 张释之执法公正,得到认可。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判处死刑;张释之议论公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
(2)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答
10. D
11. C “廷尉”掌刑罚,不是主管军事。
12. C “教子不严”是汉文帝自责之语,并非薄太后的批评之语,原文是“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13. (1)况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子随形和回响的应声还要快,陛下任用与罢黜不能不谨慎啊。
(2)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
参考译文: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他用家财买了个骑郎之职,侍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没有名气。张释之说:“长久做郎官耗减哥哥的家产,于心不安。”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爰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奏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之职。张释之朝见完毕,趁机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文帝说:“浅显一些,不要说一些过高难行的意见,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之间的事,讲起秦朝之所以灭亡,汉朝之所以兴起的原因。文帝称好,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皇上参观虎圈,询问上林尉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的禽兽册子,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无穷。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授予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说:“如今陛下因啬夫口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跟随附和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而不讲求实际。况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子随形和回响的应声还要快,陛下任用与罢黜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不再提拔啬夫。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在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罪,汇报上去。薄太后知道了这事,文帝摘下帽子赔罪道:“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这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宫。文帝因此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授予他为中大夫。升张释之为廷尉。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被捕,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依照法律中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上奏,判处斩首。皇上勃然大怒道:“那人胡作非为,居然偷盗先帝宗庙中的器物!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是死罪,但以逆顺轻重的程度为根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批准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启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就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相关阅读
1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2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3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4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5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6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