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B. 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C. 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D. 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称之,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B. 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 三辅,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D. 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亦借指官爵;“解印绶”,指解下印绶,与“解褐”意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黄甫嵩少有大志,文武兼备。他少年时代便志存高远,喜读《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娴习弓马射猎,被推举为孝廉、茂才。
B. 皇甫嵩有勇有谋,频立伟功。张角起义时,他提出合理建议,并率军成功平定;凉州王国包围陈仓时,他分析形势,伺机而动,顺利攻破。
C. 皇甫嵩忠心为主,气节过人。在平定黄巾起义军之后,朝政日渐荒芜,国内空虚困难,汉阳阎忠劝其趁机政变,皇甫嵩未予采纳。
D. 皇甫嵩深受重用,居官显赫。他生前从被公车征召为议郎开始,一路迁升,官至光禄大夫。病逝后,亦获赠骠骑大将军称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
(2)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
10.B(“邺”是地名,故其后断开;“二人”指赵忠与赵让,故其前断开)
11.D(“解印绶”指解下印绶,即谓辞免官职;“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谓入任为官)
12.D(“一路迁升”错)
13.(1)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拿出中藏钱、西园厩马,来赏赐军士。(“以为”“益出”“班”各1分,大意2分)
(2)现在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却侍奉昏庸的人主,凭什么求得安全呢?(“不赏”“北面”“何以”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皇甫嵩少年时有文功武略之志,好《诗》、《书》,学习弓剑驰马。开始被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都不去。灵帝时公车征为议郎,升北地太守。以前,钜鹿张角用做好事教化天下人,辗转欺骗、迷惑。十多年间,信徒数十万。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约定在邺集合出发。还未等到作乱,张角弟子上书告发。张角等人知道事情已经暴露,白天黑夜通知各方,同时起事。杀人祭天。所到之处,焚烧官府,抢劫村邑,州郡失去依据,长吏多逃亡。十天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朝廷召集群臣开会商议。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拿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赏赐军士。灵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起用天下精兵,广选将帅,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符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合力讨伐黄巾军。
皇甫嵩已消灭黄巾,威名震动天下。而朝廷政事一天乱似一天,海内空虚困难。前信都令汉阳闫忠贸然对皇甫嵩说:“现在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有运气不抓着,当着机会不利用,您怎么保持大名呢?”皇甫嵩说“:这是说什么啊!”阎忠说:“现在将军暮春受皇上命讨贼,到冬末就收功,威德震本朝,声名扬海外,虽汤武的行事,也不比将军高呢。现在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却侍奉昏庸的人主,凭什么求得安全呢?”皇甫嵩说:“朝夕努力工作,心不忘忠于皇上,为什么不安?”正值边章、韩遂在陇右作乱,第二年春,诏令皇甫嵩回镇长安,保卫园陵。边章等就再侵犯三辅,派皇甫嵩讨伐他们。起先,皇甫嵩征讨张角,途经邺,看见中常侍赵忠的房子建筑超过了制度,于是上奏没收了他的房子。又中常侍张让私人向他要钱五千万,皇甫嵩不给。赵、张二人由此恨了皇甫嵩,上奏皇甫嵩连战没有功劳、费钱多。这年秋天,被召回,收了他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改封都乡侯,二千户。五年,凉州贼王国包围陈仓,再任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抵御。董卓想很快去陈仓,皇甫嵩不听。王国包围陈仓,自冬到春,八十余天,城坚守固,终究没有攻下。贼部队疲敝不堪,结果只得自己解围而去。皇甫嵩指挥部队进击。董卓说:“不可,兵法说,被打败了的敌人,不要追赶,撤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皇甫嵩说“:不是这样。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衰弱的时候了。”就独自率兵进击,使董卓殿后。几仗下来,打得王国大败,斩首万余人。王国逃走而死。董卓又惭愧又嫉恨。因此忌恨皇甫嵩。到董卓被杀,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这年秋天,受命为太尉。冬,因出现流星免官。再任为光禄大夫。不久,李傕作乱,皇甫嵩也病死,赠骠骑将军印绶。
相关阅读
1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2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3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4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5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6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