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泉货:钱币,货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随意侮辱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当他看到蔡京为相造成的弊病,便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10.(3分)A(注意叙述主体:“盗”的主语是蔡京,“怨疾”“见”“称”的主语是“中外”,“相”的主语是徽宗。“因人望”是“相”的状语,不能断开)
11.(3分)C(集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
12.(3分)B(“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错,因是政敌,蔡京得势则张商英失势,反之亦然)
13.(10分)
(1)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因而被皇帝召见问话,从检正中书礼房擢升为监察御史。(译出大意得3分,补出省略主语“章惇”、“皇帝”及译出“擢”各得1分)
(2)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译出大意得3分,译出“华侈”、“侥幸”各得1分)
译文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身材魁伟,容貌姿态如玉石耸立。自负卓异,雄视世间。调任通川主簿。渝州蛮夷叛乱,他说服首领投降。征召为南川知县。章惇治理夔夷,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章惇询问人才,使者就把张商英介绍给他,马上就喊进去一起吃饭。张商英穿着道士服装,长揖后就坐。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坐上客。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因而被皇帝召见问话,从检正中书礼房擢升为监察御史。
哲宗初年,张商英任开封府推官,出任提点河东刑狱,连续任河北、江西、淮南使者。哲宗亲自当政,召他任右正言、左司谏。张商英非常怨恨元祜大臣不任用自己,就极力攻击他们,指责内侍陈衍动摇宣仁太后,以至于把她比为吕后和武则天;请求朝廷褫夺赠给司马光、吕公著的谥号,捣毁他们的墓碑和坟墓;说文彦博忘恩负义,以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等人,都相继受到谴责。
蔡京担任宰相,张商英和他交好,遇到草拟朝廷公文时,就对他大加赞美。不久任命为尚书右丞,转左丞。又和蔡京政见不合,多次诋毁蔡京“身为宰相,却一心在迎合君主”。蔡京被罢免宰相,削除官籍,张商英任鄂州知州。蔡京恢复宰相职位,张商英以散官安置在归州和峡州。大观四年,蔡京再次被放逐,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是又任尚书右仆射。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上下都怨恨愤慨,看到张商英敢于提出异议,多次称赞他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
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于是大力变革弊政,废除当十钱进而改革币制,恢复转般仓进而废除直接运输,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任命杨戬为节度使,张商英说: “祖宗法规,内侍不担任团练使。有功劳应当提拔之人,则应另外设置昭宣、宣政等使官加以褒奖,从未听过要授予旄钺执掌军权的。”一直坚持不签发任命状,人们更是称赞他。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赠少保。
相关阅读
1 《宋史·刘随传》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史刘随传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 【查看全文】
2 杜衍,越州山阴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杜衍,越州山阴人,字世昌,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 【查看全文】
3 《宋史·杨业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杨业,并州太原人。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 【查看全文】
4 陈尧叟字唐夫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陈尧叟传》陈尧叟字唐夫,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再迁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 【查看全文】
5 宋史•李光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李光,字泰发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查看全文】
6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