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西湖和人韵阅读答案与解析

发布时间: 2020-08-14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醉中休问”二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D.词的下阕实写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4.本词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3.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D项,“实写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错误,词的下阕用“遥想”领起,是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不是实写。
4.视听结合。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动静结合。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色彩映衬。用红霞与碧水相映衬。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开头三句写雨打新荷的声音。“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三句写鱼鸟追逐游船的场景,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吟咏西湖美景。“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是动态描写,与新荷碧水的静态描写,有机结合。动静结合,不仅表现出西湖的自然美,而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云锦红涵湖碧”雨过天晴,红日西沉,满天云霞倒映湖中,碧水彩霞,相映成趣。“红涵湖碧”四字,色彩对比鲜明,色彩映衬,相得益彰,西湖湖光山色之美便隐寓其中了。 


相关阅读
1 渔家傲·本是潇湘一钓客阅读答案-圆禅师

渔家傲 [宋]圆禅师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查看全文】

2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杜甫《奉答岑参补阙见赠》阅读答案

寄左省杜拾遗①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②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杜甫 窈窕清禁闼④,罢朝归不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闻雁》赵嘏《寒塘》阅读答案与解析

闻雁 韦应物【注】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注】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 【查看全文】

4 《出门》阅读答案与解析-陆次云,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出门 (清)陆次云 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倾听岸傍语,乡音已渐移。 放舟入大河,烟水无端倪①。 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 无如②交行舟,倏忽已远离。 【注】①端倪:边际 【查看全文】

5 六丑·正朱华照海翻译赏析_六丑·正朱华照海原文_作者陈洵

《六丑正朱华照海》作者为宋朝诗人陈洵。其古诗全文如下: 正朱华照海,带碧瓦参差楼阁。故台更高,无风花自落,一梦非昨。过眼千红尽,去来歌舞,怨粉轻衣薄。青山客路鸪啼恶 【查看全文】

6 常建《落第长安》章孝标《归燕词辞工部侍郎》阅读答案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归燕词辞工部侍郎① 章孝标 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 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