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宪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杜若洲①,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②中,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注】①杜若:香草名,又称“杜衡”。②霅(zhà)水:即霅溪,在浙江吴兴县,东北流入太湖。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泛流萤,明又灭”写词人在湖边看到的夜景:萤火点点,忽明忽灭。此处着一“泛”字,极写流萤之多。
B. “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这几句以萧萧的风声,凄清的笛声,反衬出湖边的寂静。词人眼前展现的是一望无垠、波光点点的湖面,都让作者沉醉。
C. 下阕“杜若洲,香郁烈”这两句作者通过想象微风送来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来表达自己闲适和惬意的心境。
D. “尽属侬家风月”表达的豪兴与苏轼“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有异曲同工之妙。
16. 本词的景物描写颇具特色,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该词是如何写景的。
答
15.C “作者通过想象微风送来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来表达自己的闲适和惬意”说法错误。“杜若洲,香郁烈”并非想象,而是眼前实景。
16. ①反衬: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萧萧的风声,凄清的笛声,反衬出湖边的寂静无声。以安睡的野鸭子因被人打扰而鸣叫惊起,反衬秋夜的寂静。
②调动多种感官,融合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受。如“泛流萤,明又灭”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流萤众多,忽明忽暗的景象。
③运用叠词:以“浩浩”形容秋风,以“寥寥”形容笛声,既写出了秋风的浩荡,笛声的悠扬,摹声形象,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相关阅读
1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翻译赏析_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_作者向子諲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向子諲。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 【查看全文】
2 《咸阳城东楼》阅读答案-许浑咸阳城东楼 许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③,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④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 【查看全文】
3 与曾季衡冥会诗翻译赏析_与曾季衡冥会诗原文_作者王丽真《与曾季衡冥会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丽真。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原分袂真吴越,燕拆莺离芳草歇。 年少烟花处处春,北邙空恨清秋月。 莎草青青雁欲归,玉腮珠泪洒临岐。 云鬟飘 【查看全文】
4 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阅读答案-韩翃,离宫树影登山见,上苑钟声过雪闻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 韩翃 故园此日多心赏,窗下泉流竹外云。 近馆应逢沈道士①,比邻自识卞田君②。 离宫树影登山见,上苑钟声过雪闻。 相劝早移丹凤阙,不须常恋白鸥群。 【注 【查看全文】
5 题龙兴观壁翻译赏析_题龙兴观壁原文_作者马湘《题龙兴观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马湘。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有无穷事,生知遂百春。 问程方外路,宜是上清人。 【查看全文】
6 曹操《观沧海》王之涣《登鹳雀楼》阅读答案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这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