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到处人皆著战袍翻译赏析_塞下·到处人皆著战袍原文_作者秦韬玉

  《塞下·到处人皆著战袍》作者为唐朝诗人秦韬玉。其古诗全文如下:
  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
  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闲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
  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赏析】
  《塞下》是秦韬玉为数不多的边塞诗中的一首。诗人以创造性的想象,描绘北方塞下戎马倥偬、山河变色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感受。
  首联“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一下子把读者带到了塞下紧迫的战争氛围中。你看,身边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都是些身着战袍,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凛冽的寒风刮得征旗猎猎作响,将帅们所骑的战马也因连日的奔忙而显得疲惫不堪。诗人在平实的叙述之中,用“皆”、“紧”、“劳”等字眼,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当时战事的紧迫与频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扣人心弦的感受。
  颔联“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这才转入对战争环境的具体描绘。黑山,即杀虎山,在呼和浩特市东南。由于黑山地处偏远,气候寒冷,早晨的霜雾把将士们的手指也冻僵,以致于手里的弓箭也觉得沉重了一些。青冢,指王嫱墓,在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青冢所在的沙地,平平整整,望不到头,在那凄清的夜里,天上的明月似乎也高远了几分。作者还在这里特意选择了“青冢”这样一个地名显然是另有深意,他在这里委婉地讽刺了当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腐朽:昭君身为一个弱女子尚且能为国事挺身而出,可如今的皇上却连收复失地的气魄都没有,真是可叹!诗人站在异地看着这皎洁的月亮,不禁心事如潮,感慨万千。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联的喟叹。
  “大野几重闲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这一联既紧承上联,又荡开一笔,阐发开去,显得流转自然。在那异域茫茫的旷野之上,几处白皑皑的山岭悠闲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并没感觉到河山的变迁,人民的流离。滚滚的黄河也依旧咆哮着向前奔流而去,只是两岸的土地却再也不是唐朝的国土了。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种物是人非,盛期难再的哀伤情绪弥漫在诗篇的字里行间。
  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将诗人久已压在心头的话倾吐出来。“凤林关外皆唐土”陈述的是盛唐时的光辉业绩,表达了诗人希望唐王朝能重新振兴起来的热烈愿望。“何日陈兵戍不毛。”既是希望,也是诗人对国势日衰的形势无可奈何的叹息。
  全篇语言极为简朴,色彩明快流畅,似乎是诗人在对自己的知心好友娓娓倾吐心中的块垒。这首诗的风格与以往边塞诗气象雄浑,慷慨悲昂的风格大不相同,但也不失边塞诗悲壮凄凉的低徊哀怨之韵,自是晚唐风格。


相关阅读
1 燕公为汉将翻译赏析_燕公为汉将原文_作者胡皓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2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3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4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5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6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