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①。
[注]①共传:互相举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惜别诗,先从上次的别离写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到叙谈和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 别后数年,山川阻隔,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C. 颔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抓住“乍见”之后的典型细节细腻描绘,与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有异曲同工之秒。
D. “翻疑梦”这一细节不仅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而且把两人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表现得十分传神。
E. 尾联总写伤别,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消愁的情景,将再次离别的伤感之情更推进了一步;“惜”,直接表现了恋恋不舍的离情。
15.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答
14. DE
15. 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光映照着蒙蒙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以“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E项“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浇愁的情景”错,不是想象,是现实。D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中情与景的关系,首先要准确指出情与景的关系,再分析写了哪些景,或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解答思路:第一步:明确句中情景内容。景要抓住“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等意象,写出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然后抓情语“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 “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第二步:题干明确要求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赏析,我们只需要分析情景如何融合,即从什么景 见什么情,或从什么情见什么景。答案表述中对景物内容要细加描述,在译出诗句后谨慎润色。
相关阅读
1 七哀诗·荆蛮非我乡翻译赏析_七哀诗·荆蛮非我乡原文_作者王粲
《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作者为汉朝诗人王粲。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 【查看全文】
2 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翻译赏析_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原文_作者长筌子《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作者为元朝诗人长筌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乡何处栖迟,海山雾敛春风细。花浓石润,云娇烟淡,天容如水。芝桂香分,橘橙酒滟,锦茵摛翠。佩霓裳缥渺, 【查看全文】
3 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翻译赏析_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原文_作者罗隐《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查看全文】
4 和咏廨署有樱桃翻译赏析_和咏廨署有樱桃原文_作者孙逖《和咏廨署有樱桃》作者为唐朝诗人孙逖。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林天禁里,芳树有红樱。 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 香从花绶转,色绕佩珠明。 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 切将稀取 【查看全文】
5 秋晚登古城翻译赏析_秋晚登古城原文_作者李百药《秋晚登古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百药。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 【查看全文】
6 夏日饮山亭阅读答案-刘因,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夏日饮山亭 刘因 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 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 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 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 15、下列对这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