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两句“______,_____”与王湾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作品《蜀道难》。
去:距离。盈:满。
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从这首诗中可感受到诗人灵魂的飞动和落落大方自由的胸襟气度。正是这种鲜明强烈的主观性,才使得“蜀道”这一客观对象深深地印入读者心中,而难以忘怀。
相关阅读
1 诗经:闵予小子
《 诗经:闵予小子 》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 嬛嬛在疚。 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注释 : 1、闵:通悯,怜悯, 【查看全文】
2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1)《诗经氓》中女子在反思婚姻走到尽头时,回忆起当年与男子在一起欢乐相处的场面: , 。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从侧面表现 【查看全文】
3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回乐峰前沙 【查看全文】
4 关于土的诗句关于土的诗句 1、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姚合 2、埋骨西湖土一丘,残阳荒草几经秋。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宋王英孙《岳武穆王墓》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 【查看全文】
5 古代诗人常借大雁抒情,寄寓相思,如: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1)韩愈在《师说》中,用 , 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酒器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多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酒器的句子是 和 。 (3)古代诗人常借大雁 【查看全文】
6 写景诗大全写景诗大全 1、《 咏柳 》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大林寺桃花 》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