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翻译赏析_淮上遇洛阳李主簿原文_作者韦应物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前言】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是唐代韦应物所做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鉴赏】
  韦应物于公元773年(唐大历八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大历九年)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相关阅读
1 游开元精舍翻译赏析_游开元精舍原文_作者韦应物

《游开元精舍》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 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 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翻译】 初 【查看全文】

2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翻译赏析_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原文_作者韦应物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 【查看全文】

3 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翻译赏析_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原文_作者韦应物

《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 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 碎如坠琼方截璐,粉壁生 【查看全文】

4 调笑令·河汉翻译赏析_调笑令·河汉原文_作者韦应物

《调笑令河汉》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赏析】 这首词在写法上,层层 【查看全文】

5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翻译赏析_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原文_作者韦应物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前言】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是唐 【查看全文】

6 秋斋独宿原文_秋斋独宿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秋斋独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赏析】 《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