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得一/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9.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紧跟)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放下)
C.目似腰,意暇甚(神情) D.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洞穴)
10.“而”作连词有表示顺承和转折的用法,下面句中“而”与其他三项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有闻而传之者
1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寓言的故事情节发展过程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B.“惧”“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和侥幸心理。
C.“耽耽相向”“径去”犬坐”“洞其中”等表现了狼贪婪的特点。
D.文章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
8.A(2分) 9.D(2分) 10.C(2分) 11.C(2分)
12. ①(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2分)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
相关阅读
1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查看全文】
2 【甲】鱼,我所欲也【乙】梁惠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查看全文】
3 顾恺之,字长康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每食甘蔗,恒 【查看全文】
4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查看全文】
5 创鹜之报阅读答案与翻译创鹜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查看全文】
6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与翻译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