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卒然:通“猝”,突然。②恶(wū)乎:怎样,如何。③一:统一④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⑤悖(bò)然:此处形容禾苗蓬勃生长的样子,⑥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⑦由:通“犹”。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
③语人曰() ④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2分)
天 油 然 作 云 沛 然 下 雨 则 苗 悖 然 兴 之 矣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澳之险。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18.甲、乙两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结合两段文字内容分别做简要分析。(5分)
答
15. (4分)①放弃(舍弃、丢下)②同“叛”,背叛③告诉④靠近
16. (2分)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津然兴之矣
17. (4分)(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 能靠山河的险要。
(2)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 救了。
18.示例: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孟子施行“仁政”(或“仁爱”“人和”等)的政治主张。甲 文运用对比、排比等手法,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 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列举“城”“池”“兵革”“米桑”的情况,形成排比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乙文运用比喻来说理,把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比作“水之就下”,以此来阐述“仁政”的主张。(5分,政治主张1分;分析4分,每点2分)
【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告诉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干枯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阻档的住呢?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如果真的像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像雨水往低处奔流一样,这哗啦哗啦汹涌势头,谁能阻档的住呢?’”
相关阅读
1 创鹜之报阅读答案与翻译
创鹜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查看全文】
2 顾恺之,字长康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每食甘蔗,恒 【查看全文】
3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查看全文】
4 【甲】鱼,我所欲也【乙】梁惠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查看全文】
5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与翻译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 【查看全文】
6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