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夫谲诈者,司马仲达之所长也。使孔明而出于此,则是以智攻智,以勇击勇,而胜负之数朱可判;孰若以正而攻智、以义而击勇!此孔明之志也,而何敢以求近效哉!故仲达以奸,孔明以忠;仲达以私,孔明以公;仲达以残,孔明以仁;仲达以诈,孔明以信。兵未至而仲达之气已沮矣。八阵列于前,四头八尾,触处为首,进无速奔,退无遽走;突兵不能触其膺,奇兵不能缭其背;伏兵不能冲其胁,追兵不能袭其后;谋间无所窥,诈谋无所用;当之则破,触之则靡。锋未交而仲达之能已乖矣。
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虽孙权亦以为可惮,而仲达亦自负其能也。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贾诩等尝逼之战矣,兵交即败,不敢复出,姑以待弊为名。而其为计者,不过日夕望其死,而无他术也。彼岂孔明敌哉!
论者以孔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虽知者亦止以为知其短而不用。吾独谓其能为而能不为,将以乖仲达之所能,而出其所不能也。故吾尝论孔明而无死,则仲达败,关中平,魏可举,吴可并,礼乐可兴。
且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治者,实也;礼乐者,文也。焉有为其实而不能为其文者乎?人能捐千金之璧而不能辞逊者,天下未之有,吾固知其必能兴礼乐也。不幸而天不相蜀,孔明早丧,天下犹未能一,而况礼乐乎!使后世妄儒得各肆所见:灭孔明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选自陈亮《酌古论·孔明》有删改)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缓急中节中:合乎
B.而胜负之数未可判数:数量
C.奇兵不能缭其背缭:绕到
D.贾诩等尝逼之战矣逼:催促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盖不可以常理论矣而适值一马,盖亦能然
B.去诡诈而示之以大义行行然求与之战
C.且孔明之治蜀吾独谓其能为而能不为
D.天下未之有故吾尝论孔明而无死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无速奔,退无遽走
前进时不快速奔跑,后退时不仓猝逃跑
B.彼岂孔明敌哉
他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呢
C.虽知者亦止以为知其短而不用
虽然智者也只是认为孔明是知道自己的弱点却故意不用
D.不幸而天不相蜀
不幸的是老天都不帮助蜀国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以骐骥与骏马相比说明英雄胜于智者。
B.作者认为若假以时日孔明未必能统一天下。
C.诸葛亮大业未竞成为后世妄评的一个借口。
D.选文因运用对比论证使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10.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利。本文将孔明与仲达比较,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孔明胜于仲达之处。(6分)
答
6. B(3分。数:命数)
7. A(3分。A介词 用;B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样子;C宾语前置标志;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
8. C(3分。即使了解诸葛亮的人也认为他是自知这个弱点才不用的。)
9. B(3分)
10. ①首段用“骐骥”与“骏马”对比,实际是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比,结论是:诸葛亮是英雄豪杰,司马懿仅是智谋之士。
②第二段,从为人品行的角度,将二人进行对比,作者用“忠、公、仁、信”来称颂诸葛亮,用“奸、私、残、诈”来谴责司马懿,并强调诸葛亮是“以正而攻智,以义而击勇”。
③第三段,从用兵角度,将二人进行对比,司马懿自负用兵出奇制胜,且变化莫测,诸葛亮率领十几万军队与他择机而战,司马懿即使率领三十万精锐部队,也只能自守,不能追击和攻打。
④第四段,从使用谋略的角度,将二人进行对比,诸葛亮善于用谋略却故意不用,就是要避开司马懿的长处却攻击他的短处。
(每点2分,学生写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参考译文:
英雄人物,能做智者所不能做的事。那么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到的地方,就不能用常理妄加评论。骐骥这样的良马,奔驰起来快如疾风,登高不颠,渡河不湿,爬山越沟,瞬息之间就过了千里。如果恰好有这样一匹马,也具备这些优点,而骏马却不能够超过骐骥。于是让这匹马驾着战车,响着铃铛,步伐合乎度不大不小,速度合乎节拍不快不慢,带着铿锵的声响走在道路上,它能行千里却故意不行,即使一时显示不出神气和威风,但长久就可有万无一失的功效。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避其所长攻其所短,可以掐住他的要害彻底战胜他。并且诡计多端,谋略无穷,这是智者的本领;去除诡诈之术而用大义示敌,使用战术谋略而用正义之师临敌。这是英雄的行为,却是智者做不到的。
所以善于用诈,是司马懿的专长。假使孔明也采用这样的办法,那就是用智对付智,用勇抵挡勇,但胜败的命运就无法评定;怎么比得上用正义的战术去击败司马懿的智勇!这是诸葛亮的决策,因而怎么能冒险地来求眼前的成效!所以司马懿用奸、私、残、诈,孔明就用忠、公、仁、信。诸葛亮的军队还没有到但司马懿就已气丧。八阵在前面排列,有四个头八个尾巴,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头,前进时不快速奔跑,后退时不仓猝逃跑;突击部队不能进攻八阵的前锋,奇袭部队不能绕到八阵的后卫;埋伏部队不能冲击两胁,追击部队不能袭击其后;间谍无法窥视,诡计无处可用;阻挡它就会被击破,攻击它就会被打倒。两军还没有交锋而司马懿的计谋就已经不起作用了。
司马懿用兵出奇制胜,变化莫测,天下人没有不害怕他的。即使像孙权这样的人也认为他可怕,因而司马懿对自己的才能是很自负的。诸葛亮率领十几万步兵,向西行军千里,不停地寻找与司马懿交战的机会。但是司马懿率领三十万精锐骑兵,仅仅能自守,诸葛亮的军队来了不敢上前迎敌而战,离开了不敢去追击。贾诩等曾经催促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但一交锋就会被击败,不敢再出兵,姑且只好用等候诸葛亮军队疲困为借口。而司马懿所谓的计策,不过是日夜盼望诸葛亮早点死,却别无它法。他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呢!
评论家认为诸葛亮治军是长处,用奇谋是短处。即使了解诸葛亮的人也只是认为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却故意不用。我却认为诸葛亮善于用谋却故意不用,来避开司马懿善于用诈的长处,却攻击他的短处。所以我曾经认为诸葛亮如果不早丧,那么司马懿就会被打败,关中就会被平定,魏国就可以被攻克,吴国就可以被兼并,社会的政治文化就可以复兴。
并且诸葛亮治理蜀国,是王者的治国之道。王者治国是实体;礼乐教化是文饰。哪里有王者的治国之道却没有跟它相适应的礼乐教化呢?能够捐献价值千金的玉璧却不肯有谦让之辞的人,天下没有这样的人,我本来就知道诸葛亮必然能振兴礼乐。不幸的是上天不帮助蜀国,诸葛亮早丧,天下还没能统一,而何况礼乐教化呢!致使后世那些狂妄无知的人得以各自肆意非议诸葛亮:让诸葛亮早丧的是上天,不是人所能掌控的。
相关阅读
1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2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3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5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6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