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1-10
①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蕾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处,数日亦死。
②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宠之,怒而贬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③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鄂韡:花蕾繁盛。②赀:财货。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B.焉C.哉D.也
2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处,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其非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宠之,怒而贬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23.第①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
24.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自然规律,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原有的牡丹枯死。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主人处理不当,使旧牡丹死去。如今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导致原有的牡丹的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自身的修养、性情、见识有问题。
25.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1.B  本题整句的大意为: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根据语境可知,“移其位”指移了院中原有牡丹的位置。让的对象是“这株牡丹”,所以应填一个代词,指代这株牡丹。比对四个选项,有此语法功能的只有“焉”字。其余三个词都是用在句末的语气词。
22.C 本题题干要求选出“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 其中②句大意是: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是写对原来牡丹的做法。⑤句大意:(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这是客的假设。排除有②⑤的选项。
23.通过对主人因新牡丹花开得不好而一怒之下将其废弃使其枯死的举动,与先前高度重视新牡丹的所作所为进行对比。并引出第②段“客”对“主人”的指责。
24.D   A项中“移植花木宜在春季”说法有误,文中第二段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B项中“新特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意不符。原文说“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所以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C项中“旧牡丹死去,如今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说“主人惭其故花”,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
故选D。
25.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牡丹的遭遇喻人才的遭遇,既生动形象又委婉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并对人才的不幸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解析】
2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探究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概括各段内容要点,梳理作者写作思路;再抓住文章重点语段(议论抒情性语句,开头结尾段等)认真揣摩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或理;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从内容上看,文章先记述一位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导致新花旧花全部死亡的经过。然后借客人来分析议论其失败的原因,说明生物各有其本性,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促其更好地生长,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如果不顾自然规律,一味率性而为,是不会得到好结果的。文中语句“己尊而物贱”“性果而识暗”“自恃而不谋诸人”,是主人失败的思想原因,教训深刻,寓意深长。据此延伸思考可知作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自然想到文中主人就是现实中的统治者,而牡丹花便是命运掌握在其手中的人才。作答时注意结合内容并点明手法。

参考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 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它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如果在那时,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即使移栽了,不急着恢复旧花的位置,那么其中一株枯死,另外几株就不会枯死。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既然这样那么您有毛病,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作为自己的警戒。



相关阅读
1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2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3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4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5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6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