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0-07-1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以俟君子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
D.吾与点也与: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毋吾以也加之以师旅
B.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
C.子路率尔而对曰咏而归
D.如其礼乐亦各言其志也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浴乎沂
A.以吾一日长乎尔B.不吾知也C.加之以师旅D.为国以礼
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9.本文语言虽凝练、简短,却恰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10.阅读下面《论语•先进》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
①子路、冉有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结合内容,简要说明。(4分)
②《论语•先进》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1分)



5.D(2分)    
6.C(2分)   
7. B(2分)
8. ①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②(如果)让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4分。一句2分。)
9. 答案示例:
子路是个急性子的人,老师的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率尔”两字,很准确地表现出子路直率自信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治理“千乘之国”的志向,也表现了子路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才能。
(4分。个性特点,2分;分析,2分。)
10. ①子路、冉有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要求子路听到不要马上做,要向父兄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孔子主张冉有立刻去做,因为冉有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4分)
②因材施教 (1分)



相关阅读
1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2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3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4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5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6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