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左顺门/谕廷臣遵守皇祖旧典/上日/皇太祖肇建国l家皇祖考相承/谋虑深远l子孙遵而行之/犹恐未至/世之作聪明/乱旧章/驯至败亡/往事多有可鉴/
B.御左顺门/谕廷臣遵守皇祖旧典/上日/皇太祖肇建国家/皇祖考相承/谋虑深远/子孙遵而行之l犹恐未至/世之作聪明/乱旧章驯/至败亡/往事多有可鉴/
C.御左顺门/谕廷臣遵守皇祖旧典/上日/皇太祖肇建国/家皇祖考相承/谋虑深远l子孙遵而行之/犹恐未至/世之作聪明/乱旧章驯/至败亡/往事多有可鉴/
D.御左顺门/谕廷臣遵守皇祖旧典l上日/皇太祖肇建国家/皇祖考相承/谋虑深远l子孙遵而行之/犹恐未至/世之作聪明/乱旧章/驯至败亡/往事多有可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田,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春耕前天子执耒三推称为“籍礼”,以示重视农业。
B.扈从,帝王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左右”意思相同。
C.户口,住户和人口的合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人口在古代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D.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汉武帝为牵制匈奴,曾在此屯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宣宗重视农耕,他认为先王制订耕田的典礼,并率领群臣亲自耕种的务实之心实属可贵,表示自己要继承先王之制,推动农业生产,此举得到属下的认可。
B.杨士奇说,上级官员如果在风纪上有不足,将会带坏属吏,损害国家的监察职能,主张从根本上除恶解决。宣宗认可他的说法,当即处理了贪腐官员刘观。
C.明宣宗主张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发动战争,他总结前代帝王兴衰的历史,举汉武帝,隋炀帝,唐玄宗的例子,提醒大臣在国家富庶时还是要与民休息。
D.明宣宗居安思危,能听取逆耳忠言,他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对群臣中的阿谀之辞表示厌恶,并希望大学士杨溥好好辅佐自己,能够指出自己的过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乙复勘,然后给。
(2)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
答
10.(3 分)D
11.(3 分)B
12.(3 分)B
13.(10 分)
(1)(5 分)户部启奏青州借用官粮赈济饥民,(但)请求反复核对(数目),然后再供给。
译出大意给3分;“勘”“给”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 分)杨溥再次叩头答谢说:“要得到直言并不是难事,能接受直言才是最困难的。”
译出大意给3分;“顿首”“受”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
B.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文中指前者。
C.户部,古代掌管土地户口、科举考试、财政税收等事务的部门,副职称户部侍郎。
D.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举荐他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
B.明宣宗认为,户口的增减反映国家的治乱。户口衰减,多是因为大兴土木或战乱不息。
C.张堪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诚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之理,没有被谄媚之臣的谀词所惑,希望杨溥全力辅佐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
(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答
1、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肃”是谓语,“百僚”是“肃”的宾语,所以“肃”和“百僚”不能断开,从而排除AB;
“则不肖御史皆效之”与“则不肖有司皆效之”是对称句,且“则”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引出后面的分句(假设的结果),其前都要断开,从而排除D。
译文:杨士奇说:“风纪端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官如果这样了,那么不才的御史大夫就会效法他的清正,御史清廉的巡游四方,那么不才的下属官员都会效仿他。”皇上叹息说:“除恶务本,但如果罢免了刘观,谁来取代刘观的职务呢?”故选C。
2、C“户部,古代掌管……科举考试”理解错误。科举考试是礼部掌管,而非户部。
3、A.“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理解错误。从原文“顾佐乃能如是”可知,明宣宗对顾佐这个人是并不了解,听二杨说他如此清廉端肃,感到惊喜。
4、(1)明太宗曾经多次生病不上朝,身边的侍臣就贿赂成风,公开行贿、受贿毫无禁忌。
(2)今年谷物丰收,没有其他担忧,(你们)要好好教育子孙,让他们重视礼义廉耻,不要安于温饱舒适而放弃自我(自甘堕落)。
参考译文: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献《耕籍田仪注》,皇上阅览后,对身边的侍臣说:“先王制订了率群臣耕田的典礼,亲自拿着未耜等工具去耕种,最难能可贵的是有务实之心罢了。如不这样,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对事有什么帮助呢!”侍臣回答说:“先王考订的籍田制是符合礼和文献的,这实在是苍生的福气啊。”户部启奏青州借用官粮赈济灾民,但要求反复勘验数目,然后供给。皇上说:“百姓饥饿无食,应当像拯救溺水的人和救助被火烧的人一样,一旦有需求就应立即拨付给他们。”三年六月,皇上宣告朝臣说:“对于贪官污吏该怎么办?”杨士奇对答说:“贪污风气从永乐末年开始,现在更加严重了。明太宗曾经多次染疾不上朝,阿谀逢迎之臣,就贿赂成风,公开行贿、受贿至无禁忌。”杨荣说:“正当那个时候,只有方宾有贪污之名。”皇上立即回头问杨荣说:“当今贪污最厉害的是谁?”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贪的了。”杨士奇说:“风纪端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官如果这样了,那么不才的御史大夫就会效法他的清正,御史清廉的巡游四方,那么不才的下属官员都会效仿他。”皇上叹息说:“除恶务本,但如果罢免了刘观,谁来取代他的职务呢?”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很有威严。”杨荣说:“顾佐担任京都府尹,对下属管理很严厉,政治清明,革除了很多弊端。”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是像这样好的人选!”过了几个月,就下命刘观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久把刘观逮捕下狱。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兴盛衰落的事情。皇上说:“户口的盛衰问题,完全能够看出这个国家是太平盛世还是乱世。户口兴盛多是由于采用了休养生息政策,户口的衰落往往是因为大兴土木和兵戈四起。汉武帝沿承文帝、景帝的余威,隋炀帝继承隋文帝之后,最初也是十分兴盛,后来出现了安史之乱,难道不是仅仅凭借富庶繁荣而不知对百姓休养生息吗?汉武帝末年就后悔征伐轮台,隋炀帝也因此而亡国,唐玄宗死后朝代的衰颓流转,都完全可作为后世引以为戒的教训。”九月庚戌,农历初一这天,皇上到达蓟州,把州官叫进来告诉他们说:“这个地方是汉代的渔阳郡,过去张堪在这里为政,百姓有十分幸福康乐的民谣传颂,你们要好好地干啊!”又把老年人召进来明确告诉说:“今年谷物丰收,不要有其他的担忧,要好好教育子孙,让他们知晓礼义廉耻,不要只是贪图安逸温饱,而自甘堕落。”四年春,皇上召见大学士杨溥并明确告知说:“我每每想到创业艰难,守成更是不易,早晚忧虑。所幸当下百姓稍微安康了,不过担心的祸乱产生在没有意料的情形中。近段时间以来众臣喜欢说一些歌功颂德的话,让人十分厌烦,爱卿要好好地辅佐我哟。”杨溥叩头称谢说:“我一定不会忘记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皇上说:“直言指出我的过失,就是最好的报答。”杨溥再次叩头答谢说:“要得到直言并不是难事,能接受直言才是最困难的。”皇上说:“对”。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2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3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4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5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6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