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9.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B.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D. 可计日而待也 潭西南而望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也诠释了“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冽”的原因。
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既写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又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自然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但能自我排遣的旷达。
22. 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其变化原因。
【参考答案】
19. D
20.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21. C
22. 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
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解析】
【19题详解】
D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都是表修饰的连词。A前者“大约”,后者“可以”。B前者“清澈”,后者“凄清,冷清”。C前者表目的“来”,后者表结果“以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左右”。“空游”:空中游动。注意,为了避免重复,“可”与“许”译出一个即可。
【21题详解】
C“潭中气氛——小谭源流”顺序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顺序应该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
【22题详解】
读懂内容,并结合按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调动积累,结合原文中的句子来体会。如由“心乐之”体会出“乐”,由“凄身寒骨,悄怆幽邃”体会出“忧”或“悲”。然后再联系作者被贬的背景回答即可。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相关阅读
1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2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3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4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