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与蚕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8-11-29
蛛与蚕
江盈科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 选自《雪涛小说》 )

【试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遂为文章(          )
         ② 孰非我为(          )
          ③汝乃枵腹而营(      )
    (2)蛛和蚕各指什么人?

【参考答案】
    (1)① 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此指带花纹的织品。
         ② 孰:疑问代词,哪一个。
         ③ 营:营生,谋生。
    (2) 蛛:指利己不利世,自私自利的人。
          蚕:指利世不利己,舍身为人的人。


二: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汝乃枵腹而营口。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各指代什么。
     口吐经纬(蚕丝)遂为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3、解释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带花纹的织品)
    (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为自己打算 )
  4、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它们)
  (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东施)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偷鸡者 )
  5、蛛和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 蛛:利己不利世  (2)蚕:利世不利己
  6、作者在文的态度是什么?褒蚕贬蛛。从哪里可看出来?文末。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口中吐出纵横的蚕丝,嫩黄的嘴已金光灿灿,把自己裹得萦紧的。蚕妇把你放到开水里,抽成长丝,于是便丧失了生命。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是自杀,(但)我吐的东西,接着织成有华美花纹的绸缎,天子穿的龙袍,百官穿的礼服,哪一样不是我(吐丝)做成的呢?你却是空着肚子到处去寻找食物,嘴里吐出纵横的丝,织成罗网,在罗网里坐着窥视,蚊、虻、蜂、蝶经过,没有不被杀死的.(然后)用它们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你的)技巧高是高.(可是)多么残忍啊!”蜘蛛说:“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肯为自己!”  咳,世上愿意做蚕而不做蜘蛛的人是很少的呀。

【简评】
    《蛛与蚕》通过蜘蛛与蚕的对话,描写了人生观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一种人利己不利世,自私自利。一种人利世不利己,舍身为人。这个寓言故事,赞扬了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抨击了蜘蛛的冷血和残忍。作者赞扬后一种人,并感叹社会上这种人太少了啊! 



相关阅读
1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2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3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4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5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6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