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这些年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痛苦。那种感受会从懵懂不明的意识转变为十分明显的疼痛,直袭胸口。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她的遗物。“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燠热,但失去母亲的女子,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白发与脐带,便是在那个黄昏觅得。
五个素色纸盒,在一具用旧了的衣橱底层找到。母亲有五个子女,除了弟弟因避“上海事变”在东京出世外,我们四姊妹先后都在上海诞生。母亲生前没有谈起过这件事。意外的发现,着实令我们讶异且感动。十几年之间,我们的家庭经历过多少次迁移,实在想不透,这许多年来的舟车转徙,母亲竟然完整地携带着分别安放的五条脐带!
我们各自辨认盒上褪色的钢笔字迹,小心翼翼分留下来。无需任何言语佐注,那五个纸盒本身就是“母爱”两字的最原始的诠释。
那一团白发,与一些梳具同放在梳妆台上方的小抽屉里。是我先发现了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挲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心碎的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分,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终绺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
抽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将自己和母亲牢牢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拿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隧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脉永流不竭。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我们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藉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信纸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起,伤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不愿整理梳妆台,是为了逃避看见心爱之物“白发”与“脐带”而唤起的失母之痛。
B.文中对“摩挲”、“嗅闻”母亲遗落的白发的描写,笔触细致,意在表现作者内心的讶异。
C.母亲未将干枯的脐带丢弃,带着它们迁徙流转,是因为母亲将其视为儿女化身加以呵护。
D.文章在表达上融抒情与记叙于一体,以淡雅细腻的语言诉说母爱的至真至纯,悲而不伤。
8.文中划线语句“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含义丰富,请简要说明。(6分)
9.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7.B(“意在表现作者内心的讶异”错。结合后文可知,文中对“摩挲”、“嗅闻”母亲遗落的白发的描写,意在表达作者内心对母亲的怀念与哀痛。)
8.①表层义,母亲一生中经手的东西不少,但遗留的东西不多,能用以寄托感情的更是有限;②主旨义,“不少”与“有限”的对比,更能体现出母亲保存的脐带对于女而言的无限珍贵。深刻地传达出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母亲的爱与感恩。③延展义,人生无常,寿命有限,生前拥有再多身外之物死后也难以留下的多少被人铭刻的痕迹。(答到1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
9.①明线:寻找白发与脐带的过程,并由此引发的对母亲的追忆。(2分)②暗线:作者的情感变化:由逃避害怕到怀念哀痛再到澄明平静。(2分)③好处:文章叙述采用明暗双线结构,两条线索相互呼应,紧密交融,行文自由而不流于松散。(2分)(答到1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阅读
1 会抒情的壶阅读答案-黎戈
会抒情的壶 黎戈 ①顾景舟长着一张苏南老人最常见的脸,干净清秀,他家世代做壶,偏他从小酷爱读书,虽因家贫只能辍学抟壶,但狷介孤高的书卷气却终身不散。他不喜交际,只有几 【查看全文】
2 《爱的礼物》阅读答案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 【查看全文】
3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阅读答案-毕淑敏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 【查看全文】
4 身体里的谷子阅读答案-周艳丽身体里的谷子 ①谷子长在村庄的坡地上,也长在我的身体里。我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被它收去,揉进泥土,从此,我的身体里就住进了一株谷子。这株谷子像村头守望的一双眼睛,时 【查看全文】
5 寻访万年稻源阅读答案-赵丽宏寻访万年稻源 赵丽宏 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是一 【查看全文】
6 灯火的温情阅读答案-叶延滨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