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访谈《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1-27
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落实到教育教学层面,具体要怎么做,如何见成效?记者近日专访了92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文汇报:在五育中,劳动教育被一些老师认为很重要,也最难,但一度不被重视,您觉得这个难题的症结在哪?
于漪:从事教育的人,秉承正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什么是最根本的、必须要抓住的问题?答案很明确,要做到“两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一个人来说,接受教育就是脱离愚昧的开始,而对国家来说,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教育的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出人”,我们既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一大批综合素质良好的普通劳动者。
如果教育工作者能站在国家层面、对人才有全局的思考,那么就会意识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性: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茁壮成长打下基础。但坦率地说,这既是基础教育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因为人才培养的成效是在几十年后才慢慢显现的,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定力和韧性。
文汇报:可否请您具体谈谈今天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困难的原因表现在哪?
于漪:劳动为什么如此重要?我觉得,今年以来的战“疫”就是最好的教材。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仅广大医护人员以生命相许,就连一些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也一家一家地去送菜。记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时,大家都在网上看直播。天上有北斗助力、精准“导航”施工,地上则有大量挥着铁锹的一线劳动者。这所有的人,都是用辛勤的劳动,在守护生命、守护大众健康。
可以说,正是创造性劳动和普通人力劳动的紧密结合,才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这场疫情防控战也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在新时代的今天,劳动的价值,劳动给人带来的光荣感、崇高感依旧。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回过头来观察今天学校的劳动教育,之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可能跟我们将劳动分等级有关。
文汇报:记得您当初在第二师范学校当校长的时候,一个脏乱凋敝的校园在您手里变成了花园,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可否谈谈当时你的想法?
于漪:当时这所学校处于比较特殊的时期,正在百废待兴之时。要把学校办好,校风、教风、学风很重要。可以说,要抓好这“三风”,劳动是起很大作用的。当时在我们学校,种什么树、什么花,都是经过师生讨论后,我们自已动手种的。在深入参与校园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美的教育,增强了体质,还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我们的学校从一个最初凋敝、满是黄土的校园,到后来成为上海第一个“全国花园单位”,就是每个师生一起劳动的成果。我想,这也是最好的劳动教育,让同学们有成就感、获得感,在实践中体悟劳动创造一切。当然,光做这些是不足以改变学生的。为了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果实,杜绝浪费,学校也在管理制度上做出改进。比如,针对女生一两饭吃不饱、二两饭又吃不下的情况,学校面向女生推出的1.5两饭;还规定对“光盘”的班级进行表彰。
文汇报:您有一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可否给老师们一些建议?
于漪:我一直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工作,必须占领三个“制高点”。
一是要有战略高度。教师决不能“短视”,不能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教育工作事关民族的未来。
二是要有时代高度。今天的孩子见多识广,接收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过去多得多,老师如果不与时俱进,不加紧学习,又怎么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是在跟基础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的比照中,体现中国教育的高度。我们要比的不是个人的志气,而是民族的自尊、志气。我们有大体量的学校,学生规模庞大,因地制宜办出中国教育的经验、书写中国教育的辉煌,广大人民教师的心里一定要有这个意识。
(摘编自于漪访谈《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文汇报》2020年9月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人才培养不可急功近利,但实际情况是教育者缺乏足够的定力和韧性。
B.分析劳动教育不被重视的症结时,于漪认为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对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认识。
C.回答《文汇报》的第二个问题时,于漪认为,劳动等级化的观念今天依然存在,这正是学校劳动教育困难重重的原因。
D.于漪认为,在与教育先进国家的比照中,我们要比出民族的尊严与志气,而非个人志气,这是教师应当有的战略高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汇报》作为权威的主流媒体,针对教育的重大问题,力求通过谈话找准症结,解决问题,给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指导。
B.于漪作为教育家,关心国家民族命运,谈话既有战略的高度,更有具体的经验措施;既有敏锐的思维,也充满人文情怀。
C.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落实,是《文汇报》和教育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今年疫情阻击战为教育者带来深刻启示。
D.《文汇报》引入于漪在第二师范学校当校长时管理经历的话题,意在告诉读者,德智体美劳五项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6.从于漪管理第二师范学校的经历,我们可以了解到劳动教育有哪些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4.B(A项,“教育者缺乏足够的定力和韧性”错误,太过武断,对话者仅指出定力与韧性的重要性,并未对现状进行评价。C 项,太绝对。“劳动等级化的观念今天依然存在”“这正是学校劳动教育困难重重的原因所在。”错误,原文为“可能有关”。D 项,张冠李戴,与其他国家的比照属于“中国教育的高度”,而非“战略高度”。)
5. D(曲解文意。“意在告诉读者德智体美劳五项教育不可分割”错误。《文汇报》引入于漪在第二师范学校当校长的相关话题,目的在于引起对“落实到教育教学层面,具体要怎么做,如何见成效”等问题的思考。)
6.①劳动对于学校风气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②五育不可分割,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在其它几方面也会有所发展。③让学生深度参与劳动,让他们有成就感、获得感,在实践中体悟劳动的价值。(每点2 分,答出 3 点即给 6 分)



相关阅读
1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2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3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6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