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知道动物的年龄,但动物体内单个细胞的年龄就不那么好猜了,因为动物体有些细胞从来不分裂,它们的寿命和动物的年龄一样长。另一些细胞则一直在分裂,它们的年龄要比动物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测量细胞的实际年龄呢?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马丁·赫泽尔博士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和同事们发明了一套杂交成像法,配合以适当的同位素标记,就可以测出动物体内任何一个细胞的年龄。
为了验证这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先测了测小鼠的脑细胞。已知哺乳动物的大部分脑细胞自生下来之后便不再分裂了,所以脑神经元的年龄和该动物的实际年龄应该是一样的。测验结果表明这套方法是可靠的,测出来的小鼠脑神经元年龄和小鼠的实际年龄完全一样。
接下来,研究人员运用这套方法测试了小鼠的肝脏和胰腺。这两个器官此前都被认为是一直不断的在更新的,它们的细胞理应很年轻才对。但测量结果让科学家们大吃一惊,两个器官内都能发现很多年龄和小鼠一样大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从小鼠生下来开始就不再更新了,而是一直活着。
赫泽尔博士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9年6月6日出版的《细胞新陈代谢》杂志上。这个结果说明哺乳动物细胞的复杂性远比想象的要大很多,很多细胞看上去一模一样,功能也差不多,但年龄却相差极大,科学术语称之为“年龄镶嵌”。此前只在低等生物中发现过这一现象,如今在小鼠这样的高等生物中也发现了,说明这是生物界的常态。这种新老混杂的细胞结构对于哺乳动物的器官健康有何影响?抗衰老究竟应该是想办法减少老年细胞的数量,还是延长这些老年细胞的寿命?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给出答案。
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一个细胞的健康状况和它的年龄没有必然联系。壮年动物的脑神经元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了,但其新陈代谢的状态和年轻时差不多,因为这些细胞内有很多抗衰老调控程序,负责维持细胞的健康水平,延缓衰老的速度。
已知哺乳动物体内有两套非常重要的抗衰老调控程序,一套叫作雷帕霉素靶蛋白系统,另一套叫作线粒体活性氧蛋白系统,两套系统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三分之二的衰老指标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保持年轻,一大半的原因要归功于这两套分子调控程序。
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克莱斯·瓦莱斯塔德博士决定研究一下这两套调控程序的运行模式,结果发现它们在50多岁之前一直非常活跃,一旦过了这个年龄段便停止运行,不再保护我们了。
“人类的寿命在哺乳动物当中算是相当长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抗衰老分子调控程序非常复杂,这一点和我们人类相对复杂的基因组有关,说明我们的长寿是进化的结果。”瓦莱斯塔德博士解释说,“但是,这套程序在50岁之后就会自动关闭,说明进化本不希望我们活过50岁。
瓦莱斯塔德博士将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9年6月6日出版的《衰老细胞》杂志上。瓦莱斯塔德博士认为,如果后续实验证明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就意味着一个人60岁之后再去抗衰老是没有用的。不过,这也许是大自然进化出来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一旦过了某个年龄段,细胞衰老保护机制就不应该太活跃了,否则就会得癌症了。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丁·赫泽尔的实验方法证明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年龄与该动物的实际年龄应该是一样的。
B.瓦莱斯塔德认为哺乳动物体内抗衰老调控程序在50多岁之后自动关闭是大自然进化出来的一种防御机制。
C.雷帕霉素靶蛋白系统和线粒体活性氧蛋白系统合起来能够解释所有衰老指标的变化。
D.因为人体内有两套非常重要的抗衰老调控程序,所以人类的身体能够保持年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小鼠的肝脏和胰腺发现,这些器官里的细胞一直不断地在更新。
B.瓦莱斯塔德博士的实验证明人类的抗衰老分子调控程序在50多岁之后就自动关闭,所以一个人60岁之后再去抗衰老是没有用的。
C.为了验证马丁·赫泽尔实验法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先测试了小鼠的脑细胞,然后测试了小鼠的肝脏和胰腺。
D.“年龄镶嵌”现象在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中都存在,是生物界的常态,不会影响哺乳动物的器官健康。
3.下列对文章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马丁·赫泽尔博士和克莱斯·瓦莱斯塔德博士的实验为依据,分别讲述了动物体内细胞衰老机制和细胞年龄测量的问题。
B.文章第5段在阐明赫泽尔实验结果的同时,指出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C.对于细胞年龄问题,文章先交代细胞年龄不好猜测的事实,接着引入马丁·赫泽尔的实验,对两类人们已经有明确认知的细胞展开研究,最后印证了“年龄镶嵌”现象。
D.瓦莱斯塔德博士既肯定了哺乳动物体内的抗衰老调控系统在50多岁后自动关闭的事实,又指出一个人60岁之后抗衰老是否有用有待于后续实验结果的验证,彰显了作者注重实证的严谨态度。
1.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原文为“已知哺乳动物的大部分脑细胞自生下来之后便不再分裂了,所以脑神经元的年龄和该动物的实际年龄应该是一样的”,“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年龄与该动物的实际年龄应该是一样的”是共识不是马丁·赫泽尔的实验方法证明的。
C.“能够解释所有衰老指标的变化”说法错误,原文为“两套系统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三分之二的衰老指标变化”。
D.因果关系不严密,原文为“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保持年轻,一大半的原因要归功于这两套分子调控程序”,除了这两套分子调控程序外,还有其它的原因。
故选B。
2.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判断错误,原文“这两个器官此前都被认为是一直不断的在更新的,它们的细胞理应很年轻才对。但测量结果让科学家们大吃一惊,两个器官内都能发现很多年龄和小鼠一样大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从小鼠生下来开始就不再更新了,而是一直活着”,“这些器官里的细胞一直不断地在更新”是之前的观点,而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小鼠的肝脏和胰腺发现,这些器官里的有些细胞从小鼠生下来开始就不再更新,与此前的观点不同。
B.论断太过武断,原文“瓦莱斯塔德博士认为,如果后续实验证明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就意味着个人60岁之后再去抗衰老是没有用的”,结论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后续实验证明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D.“不会影响哺乳动物的器官健康”判断错误,原文“这种新老混杂的细胞结构对于哺乳动物的器官健康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给出答案”,可见还没有定论。
故选C。
3.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A.“分别讲述了动物体内细胞衰老机制和细胞年龄测量的问题”顺序错误,将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弄混淆了,应为“分别讲述了细胞年龄测量的问题和动物体内细胞衰老机制”。
故选A。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3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4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6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