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

发布时间: 2021-03-23
材料一∶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过载、冗余、污染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根据受众(用户)需求进行信息精准推送的技术,即算法推荐应运而生。算法推荐减少了信息过量带来的困扰。然而,在信息获取实现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茧房现象逐渐凸显并愈加严重。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概念。桑斯坦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拥用一份投合个人特殊品味的报纸,即 Daily Me(个人日报)。通过Daily Me,你可以筛选出所有你不喜欢的东西,并且选择最适合你品味的东西。桑斯坦提到,事实证明,协同过滤运作的良好作用可以使得 Daily Me为我而生,而无需我们自己去创造。但这种个人日报亦有可能造成茧房,人们只愿意选择或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往往会导致人的自我封闭,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加剧等问题。
信息茧房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近几年变成研究热点,最重要的原因是算法技术的流行。也就是说媒体技术的进步把信息茧房问题放大了,而算法推荐目标的单一更是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
算法推荐以强大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为后盾,力求为用户推送最精准的内容。每个用户的关注和兴趣难免有差异,算法最终的推送形成的是具有个性化、私人化的内容。以"今日头条"为例,它的用户第一次打开它,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等,例如女性、爱好二次元。根据用户已提供的个人信息,今日头条会迅速形成一份独特的推送列表,内容从新闻、娱乐到电影,涵盖非常全面。之后今日头条有后台会跟踪并记录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然后大数据分析用户关心的话题,并据此推送更多与用户浏览信息相关的内容。
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是带来同质化。用户本来只是好奇而点击某一信息,平台捕捉到这一次点击之后再据此推荐,用户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便越来越多,最终被同类信息淹没而陷入茧房。
新媒体时代更容易造成茧房问题,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用户选择性心理。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等因素,选择和自己意见一致或者相近的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选择就是基于用户的选择性心理,而用户的选择性心理是与个人认知结构相关联的,用户既有的认知会主导他选择接触什么样的信息。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用户很容易形成小的圈子文化,对圈子以外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屏蔽,进行社交过滤。久而久之用户会形成信息的认知茧房。圈子文化越来越小众化,各个圈子之间竖起障壁,这个障壁将用户切割开,圈子里和圈子外的用户拥有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人们愿意或者只愿意相信自己圈层中信息,而对外界信息立生排斥。
(摘编自史婷《信息茧房在中国语境下的成因及破茧分析》)
材料二∶
算法如菜刀吗?是,也不是。
复旦新闻学院全球院长论坛上,主持人问∶"算法是否应该有社会责任?"某算法新闻客户端的一位高层回答说∶"算法好比菜刀,它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这个回答很像美国步枪协会反对禁枪的理由∶枪不杀人,杀人的是人。
“菜刀论”很直观,也很有迷惑性,常常被技术中立论者使用。然而,菜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技术也许是"中立的",但菜刀的设计却并非中立,比如说菜刀是单刃,适合切或砍而不适合戳或锯,任何握住了刀把的人便掌握了主动权。所以菜刀的"刀把""刀刃"设计在其被投入到具体使用之前就嵌入了特定的意图和使用方法。
"菜刀"(技术)的使用则更非中立。波士顿市政厅曾开发了一个iPhoneapp,用户开车经过市区某处时,该 app可以感知汽车的颠簸程度并自动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市政工程部门以提醒"这里的路面要维护了"。结果发现,拥有 iPhone 和汽车的市民往往是经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市民,其所经过的地段也往往是已经建设得较好的地段。这一技术的部署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它隐含偏见,后来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该应用。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如果算法真如菜刀,那么"刀把"就一直握在算法编制者和部署者手中,而其广大用户则如砧板上的"鱼肉"。
(摘编自邓建国微博文章)
材料三:
1995年,埃尔德雷斯正式提出了"信息偶遇"的概念。他认为"信息偶遇"是"在未预期情境中,个体意外获得有兴趣或可用以解决问题的信息的现象"。
个性化推送会导致"信息茧房",原因之一在于,其采用的算法认为人的信息需求是线性的、一以贯之、可以被预测和掌握的,而事实是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其信息需求存在着频繁的流动和跳跃,也存在着注意力的变化、倾斜与转移。"信息偶遇"则是通过非线性的流动性模式打破算法存在的偏见问题,破除信息间存在的等级壁垒,至少是从信息提供方面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平等化。
(摘编自《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解决信息茧房问题的一种视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算法技术虽然事实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它确实满足了人们高效快捷获取信息的需要。
B.材料二以菜刀为喻,论述了技术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介入,驳斥了技术中立论。 C.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那款iphoneapp,是因为它的使用者都是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市民。
D.目前的算法推送技术,忽视了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信息需求和注意力的变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量信息的产生,是"信息茧房"存在的前提。
B.信息冗余和污染,是"信息茧房"的具体体现。
C.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信息茧房"是能避免的。
D.即使没有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依然会产生。
3.下列成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3分)
A.夜郎自大        B.指鹿为马          C.坐井观天            D.偏信则暗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算法推荐"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为新媒体用户(受众),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算法技术带来的弊端。(6分)


1.C
2.D
3.B
4.算法推荐,是新媒体平台根据用户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其浏览内容进行数据分析,  井据此给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的技术,
5.认识新媒体技术和立场的局限性,保持对获取信息的独立思考;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更新个人的认知结构。



相关阅读
1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2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3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4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