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我国作为拥有 14 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为此,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
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适度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利于进出口平衡。去年,我国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的同时,进口了 14262 万吨粮食、991 万吨肉类产品、983 万吨食用植物油和527 万吨食糖,为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
(摘编自叶兴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材料二:
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先秦时期,粮食问题就被提升到国政之首的地位。《尚书》有“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的言论。管子将五谷视为“民之司命”,告诫人们不努力从事粮食生产就会导致国家灭亡。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引《范子计然》之说更为明确:“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时至今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更是警示粮食安全的金玉之言。
中国人始终将土地视为命根子,懂得如何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粮食。一是因时调整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废井田,开阡陌”,从占田课田制到均田制,从土地改革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着眼于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最大化产出。二是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形成独特高效的土地利用系统。其中,南方山地梯田、长江下游地区的圩田、黄土高原的淤泥坝地、西北干旱地区的砂田等,都渗透着中国人高超的生存智慧。三是将养地和用地有机结合,通过兴修农田水利提升土地利用率,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多粪肥田的养地技术确保土地永续利用。四是以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督促粮食生产,包括设置农官和劝农使劝督农业生产,引种和推广优质高产粮食作物,通过租借土地和发放种子、牛具来安置流民等。
粮食供应的周期性波动是影响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弱势人群的生存口粮,古代中国留下了丰厚的制度遗产。西周王朝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荒政体系。为稳定粮价和赈济灾荒,古代王朝以平籴平粜思想为基础,设立常平仓和官定粮价机制。历代王朝积极调动民间备荒救灾潜力,发展出义仓、社仓等机制。发达的漕运制度和运输网络,实现了东粮西调和南粮北运,打破了粮食供应上的区域不均衡。
以良好的饭食之德激发人们对食物的敬畏,将避免食物浪费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菹、腊、脯、脩等“食得久停”的食物保存工艺,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余年来一直克制着人们丢弃食物的冲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格言,告诫人们要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
(摘编自杨乙丹《重视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传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花钱从国外买粮食和所有农产品全部实行国内供给,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都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违背。
B.由于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国粮食做到了供应不断档。
C.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和保障粮食安全都至关重要。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圩田、黄土高原的淤泥坝地,整体上要比南方的山地梯田、西北干旱地区的砂田更适宜农业生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针对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B.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满足我国粮食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C.为缓解粮食供应的周期性波动,需要建立完备的荒政体系,打破粮食供应上的区域不平衡。
D.对食物充满敬畏,采用“食得久停”的保存工艺,克制丢弃食物冲动,能培养良好的饭食之德。
3. 下列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一项是( )(3 分)
A.《礼记》中有“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的说法。
B.战国时期李悝指出:“粜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C.现代企业加工大米,要经过初清筛、振动筛、重力谷糙筛、白米分级筛、抛光等 16 道工序。
D.“三夏”大忙时节,农田“只见农机不见人”,种粮大户开着越野车、穿着皮鞋“干农活”。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粮食安全”方面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5.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你认为需要采取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请概括说明。(6 分)
答
1.C(A “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不当,原文为“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B强加因果,原文为“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D 原文没有对四种田地类型进行对比。)
2.D(原文表述为“以良好的饭食之德激发人们对食物的敬畏”;“食得久停”的保存工艺结果是避免浪费,与饭食之德无直接关系。)
3.C(C 项表述属于食物的深加工,与粮食安全无关,且会带来对粮食的浪费。)
4.1材料一立足国家新发展格局构建,从国内措施和对外开放两方面论述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和意义;2材料二立足历史发展,论述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粮食安全,有相关保障措施。(共4 分,每点 2 分)
5. 1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3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4适度进口国外粮食;5充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6构建完备的荒政体系;7养成良好的饭食之德避免浪费。(共 6 分,每点 1 分,写出 6 条即可得满分)
相关阅读
1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4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5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6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