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迄今为止,无论是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化还是后发国家的城镇化,在其启动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具体言之,未来社区建设首先是一个政策建构和实施的过程,无论是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还是社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都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对那些特色社区和问题街区的改造,更是要政策先行,聚焦社会总体状况,推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融合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所谓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起源于欧美的较为流行的经验是所谓“PPP模式”,PPP主要是强调“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各参与方达到比单方面更有效的结果,在获得最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各方也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既然我们将城市更新落到具体的社区层面,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
以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城市只有在社区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并发挥作用,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
毫无疑问,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对现代性展开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以及乡村社会所面临的严重萎缩的困局,都从根本上改写了现代社会历史,使人类社会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现代性困境及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即深刻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城市更新只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结果又需治疗挽救”,“城市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城市使人疏远”。因此,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如何通过未来社区规划,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难点和关键。
自人类社会步入现代以来,即面临激烈的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发展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即强调,只有告别传统,才能真正地进入现代。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告诉我们,这种非此即彼的“传统-现代”二分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代之而起的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我们所规划设计的未来社区,不可能脱离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进程,而突兀地建构起所谓的“未来性”。进而言之,只有充分彰显传统性才能体现其未来性,因为未来性的一个最大特性便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材料二
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需要进一步认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企关系内嵌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受到相应的关系性规则的影响。关系性规则(比如信任)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矫正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中,需要尤其关注到个人、社区、企业三类关系性治理类型在跨部门互动中的基础作用——信任、柔性和交流,跨部门之间的深层交往尤其依赖于这些关系过程。
第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比如从属关系、信任关系以及市场关系。社区治理研究需要进一步讨论社区治理中复合治理机制的作用,其中包括了众多异质性治理机制的融合——单边治理与双边治理、关系治理与非关系治理等不同治理机制的对话。
第三,从本质上来说,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
(摘编自《新社区何以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因为未来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建构和实施。
B.未来社区建设需要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才能避免对立与冲突。
C.未来社区建设面临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只有告别传统,才能进入现代,只有在对传统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
D.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治理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是跨部门的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互动的基础作用是信任、柔性和交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政府包办,种种政策和举措反而难以落地。
B.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的论述看,要消解现代性困境,城市更新首先必须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C.社区建设的未来性实质就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
D.未来社区治理转型,最终为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未来社区建设途径的一项是(3分)
A.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
B.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
C.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D.跨部门的深层对话与交流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未来社区”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
1.A(B项,“引进私人资本”的主体不是社区居民,而是政府。C项,不是要“告别传统”,是要承继传统因素,且对现代性本身也要反思。D项,原文是“应当了解”,不是“关键”。)
2.D(文化认知、价值认同、情感归属等是治理转型的条件,而非目的。)
3.B(这是未来社区建设的目的,而非建设途径。)
4.未来社区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治理共同体。(4分)
5.①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②谋求政府与企业及居民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③未来社区的建设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需要保持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从而体现“未来性”。(每点2分,共6分)
相关阅读
1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2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3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5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6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