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与泉州两地在2019年与今年先后申遗成功,两者如同人的“内”与“外”,将“气派”二字完美诠释。
中国气派于“内”,表现为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这既是几代学者对良渚文化80余年研究探索的最好结果,也是文明界定标准的一次延伸——良渚古城遗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早期国家的形态,然而,其是否可归结为“文明”此前一直有争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察了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四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对全国十余处区域聚落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团队从中提炼、归纳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中心性城市的出现,以及大型建筑的修建。这与西方学术界一直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西方学术界常用的文明三要素是城市、文字和冶金技术。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个例”,以它古城规模之大、琢玉技艺之高超及公共工程规模之巨改变了固有的评定标准,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良渚古城遗址把中华文明的产生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号称,论证为可信的历史。
中国气派于“外”,表现为自古以来的开放包容、和谐与共。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今年7月26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曾是世界海洋贸易重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伊斯兰教圣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遗迹,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而共存一城的真武庙、天后宫、开元寺、文庙、老君岩造像等,则属于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和“中国化”佛教的史迹。这一座座代表着不同宗教文明、散发着不同艺术魅力的文化遗产,是古泉州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互相交融的历史见证。
中国之为中国,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离不开历史认同,正是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让我们对共同的祖先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国考古学在今天承担着自觉建构中华民族的文明意识的使命,对于中国历史、对于“我们是谁”的文化认同具有关键意义。
中国各民族之间形成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共同体意识”,更离不开对各民族相互交融历史的正确认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参照补充、丰富完善着这一历史认知。从先秦起,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其中既有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积极汲取,也有大量汉文化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例证,反映出各民族对于共同建构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贡献。“胡汉杂糅,终成一家。”在礼乐制度、日常器用、服饰衣冠、语言文化等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各个层面,考古学都以无比丰富的资料,客观翔实地展示出各民族之间彼此交往、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证据和历史轨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7日12版《世纪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的力量》)
材料二: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百年中国考古的优良学术传统,从历史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逻辑,用唯物史观来总结和认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内涵,认识中华文明走过的历程,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系统思考、总结考古学成就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要积极开拓、进一步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学研究离不开考古学的坚强支撑,同样考古学研究离不开历史学的坚强支撑,必须加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对话,推动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融合,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聚焦重大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起源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围绕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学术课题进行攻关,争取新的突破,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深化考古学理论,探讨符合历史实际的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加快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考古能力的提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工作,多维度阐释转化考古成果,增强国际合作,讲好考古故事、中国故事。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造就一支有思想、有水平、有情怀、学贯中西的考古队伍,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考古学精品力作,不断开创中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考古人的力量和智慧。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04日06版《专家学者共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渚古城遗址是一个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早期国家的形态,已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早期文明。
B.良渚古城遗址把中华文明的产生时间提早了5000多年,将“中华文明五千年”变为可信的历史。
C.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海洋贸易重镇,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D.考古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共同体意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渚、泉州两地的申遗成功,表明古代传统文化与当今改革开放政策被世界认可,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B.从良渚文化成果提炼、归纳出的人类文明标准为世界各国采纳,成功构建了现代考古学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
C.良渚与泉州历史研究,是有思想穿透力的考古学精品,两地的申遗成功,开创了我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D.多维度阐释转化泉州的考古成果,就能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合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考古人的力量和智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气派于“外”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四大发明”等传入西方。
B.漆器、丝绸、瓷器、生铁等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C.泉州城里保存真武庙、天后宫、文庙、老君岩造像。
D.汉字传入越南、韩国、日本等国,有的国家使用至今。
4.考古学是如何印证各民族共同构建中华文化的?请简要概括。(4分)
5.材料二提出,考古研究要聚焦重大问题,联合攻关,争取新的突破。从材料一看,取得了哪些突破?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B(“提早了5000多年”错,是“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
2.C(A项“表明······当今改革开放政策被世界认可”说法错误。B项“为世界各国采纳”说法错误;“成功构建了现代考古学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不符合实际,从材料二第10行“加快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表述可知,“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尚未完成。D项“多维度阐释转化泉州的考古成果”不是“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充分条件。)
3.C(C项所列文物,只表现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其本身并不表现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性。)
4.①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参照补充、丰富完善了这一认知。②在礼乐制度、日常器用、服饰衣冠、语言文化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各个层面,考古学都以无比丰富的资料客观翔实地展示出各民族之间交往、影响、融合的历史证据和历史轨迹。(每点2分)
5.①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取得突破,良渚古城遗址把中华文明的产生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②提出了新的人类文明认定标准,提炼、归纳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得到国际上的认可。③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研究取得突破,泉州的历史遗迹考古研究,展示了我国不同宗教文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互相交融的历史。(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2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3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5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6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