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

发布时间: 2022-05-12
材料一:
“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人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就整体建筑群来说,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
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复。斗拱、飞檐的讲究,门、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样,鲜艳色彩的极力追求,“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终于中国化了。这便使它大不同于例如吴哥寺那种繁复堆积的美。如果拿相距不远的西安大小雁塔来比,就可以发现,大雁塔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的宝塔的美。那节奏异常单纯而分明的层次,那每个层次之间的疏朗的、明显的差异比例,与小雁塔各层次之间的差距小而近,上下浑如一体,不大相同。后者尽管也中国化了,但比较起来,恐怕更接近于异域的原本情调吧。
“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概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的宫殿》,有删改)
材料二:
在讲为什么我们要保存过去时代里所创造的一些建筑物之前,先要明了:建筑是什么?
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这需要,人类才不断和自然作斗争。
建筑又是艺术创造。人类对他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衣服、器皿、武器等,从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从古至今,人类在住屋上总是或多或少地下过工夫,以求造型上的美观。例如:自有史以来无数的民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同时在建筑艺术上,是继续不断地各自努力,从没有停止过的。
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宫殿、庙宇、民居、仓库、城墙、堡垒、作坊、农舍,有的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有的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巩固政权,有的被他们独占享受,在封建时代建筑的精华是集中在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等上,它是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的。
不同的民族的衣食、工具、器物、家具,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无论是哪一种工艺,包括建筑。不论属于什么时代,总是有它的一贯的民族精神的。
以上几点,不但说明建筑是什么,同时也说明它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代表。从考古角度考虑各个时代的建筑问题时,实物得到保存,就意味着各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之得到保存。
(摘编自《梁思成谈建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主要建筑分别给进入建筑的人造成和谐与渺小恐惧的感受是因为供养对象截然不同。
B.万里长城的对称不体现在形式上,但以空间的延续展示时间的绵延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C.同为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的建筑,大雁塔比小雁塔更中国化,更典型地表现中国宝塔之美。
D.明清的园林从形式上挑战了中国建筑的对称性,但本质上未违背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代皆沿秦制”,在建筑方面体现为秦以后各代的建筑都是按平面铺开、严格对称。
B.汉代的斗拱与飞檐是我国古人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后,进一步有对美的追求最早例证。
C.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建造者的审美需求,都没改变中国古建筑的布局特点。
D.先了解“建筑是什么”,进而了解本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才能更好保护中国古建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有关建筑的言论与两则材料的观点均保持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建筑师应以整个社会为最大业主,这应该是每个建筑师的追求。
B.医生们可以掩埋错误,但建筑师不得不和他们的错误生活在一起。
C.文明改变了人的住房,但并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
D.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据报道,国内某高校惊现复刻版金字塔,校方称其与古埃及金字塔几乎相同。这一举动引来媒体和市民的批评,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6分)



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中西主要建筑供养对象并非截然不同,按材料一“中国的祭拜神灵即与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说明中国建筑同样祭拜神灵,中西建筑给人造成感觉上的差异主要由于建筑空间特点不同,中国宫殿供享受游乐,西方建筑主要供崇拜顶礼。
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作老观点含义的能力。A项,秦以后各代的建筑不都是按平面铺开、严格对称,万里长城、明清园林都是例证;B项汉代的斗拱与飞株不是最早例证,材料二说“从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C项,没改变的不是中国古建筑的布局特点而是审美特点,对此有冲击影响的不仅是建造者的审美追求,也有使用者的审美追求。
3.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运用的能力。两则材料一致的观点是:建筑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在创新的同时也在传承。D强调了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与两则材料的观点相符;A强调建筑师应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B说的是建筑师不能只追求完美,
也要正视错误;C是对物质发展与人的精神发展的思考。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路、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延续着秦以来的实践理性精神的观点,然后具体分析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材料二在提出“建筑是什么”的问题之后,对建筑的生活功能、美学意义、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建筑是什么”以及保存古建筑的意义。每点2分)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作者观点重点语句)的能力。考生要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找到理论依据来对题目中的事例加以批驳。
国内某高校建造复刻版古埃及金字塔引来媒体和市民的批评是因为:(1)建筑是艺木创造,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的成功,不应在中国被盲目复制。
(2)建筑要体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金字塔体现的古埃及民族性格与特征,与中华民族性格与特征不完全一致。
(3)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制度的产物,不符合中国新时代的特征。
(4)建筑要体现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建筑一直在对“实践理性精神”加以传承和创新,盲目建造复刻版金字塔有违这种精神。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如有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阅读答案-潘悦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 【查看全文】

2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

材料一 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 【查看全文】

4 多余一句话阅读答案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 【查看全文】

5 夜航灯阅读答案-袁省梅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