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部门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将其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2年2月20日,有关部门印发了《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统筹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材料二:

材料三:
影像记录是保护非遗的重要手段,非遗为影视记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现象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全新视角走进故宫,通过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带领人们了解故宫博物馆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把镜头对准匠人们的手艺生活,用贴近年轻人的创新表达,展现精妙技艺背后的情怀与故事、审美与文化;记录电影《天工苏作》从众多苏州传统工艺门类中,选取蚕桑丝织、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等非遗项目,展示古老技艺的工艺之美、匠心之巧……通过纪录片的艺术性再现,我们在一招一式、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中了解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
材料四:
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创新学习与实践模式、广泛搭建宣传平台,让传统手艺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尽管如此,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非遗保护的环境不够优越,氛围不够浓厚,保护的方式缺乏创新,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传承,而想要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就要从青少年抓起,让非遗进校园、进教材,开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还应采取其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互联网)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要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传统与创新等关系。
B.影像记录是保护非遗的重要手段,影视记录的创作为非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C.我们能够在非遗纪录片中了解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D.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中还存在非遗保护的环境不够优越、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
19、分析材料二,写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3分)
20、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到实处。(4分)
答
18、B
19、图一:①超过一半的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台表演形式感兴趣(或: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台表演形式最感兴趣); ②少部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口头相传形式感兴趣(或: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口头相传形式最不感兴趣) ③对舞台表演形式感兴趣的群众占比大大超过其他形式; ④对舞台表演形式感兴趣的群众占比超过陈列展览和口头相传群众占比之和;
图二:①“18岁以下”年龄段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台表演形式感兴趣的占比最大; ②“50岁以上”年龄段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台表演形式感兴趣的占比最小;③“18岁以下”和“30-50岁”年龄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台表演形式感兴趣的占比都超过一半。
20、①提供政策支撑,加大统筹规划力度;②保护“非遗”的核心在于传承,既要保留和发扬传统的表现形式,又要创新表现形式;③创新学习与实践模式、广泛搭建宣传平台,让传统手艺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起来;④学校要积极让非遗进校园、进教材,开设相关的课程;⑤广大青少年要参与相关课程的学习,了解非遗文化。
相关阅读
1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2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3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4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5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