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我们指出了人生中的无数尴尬,“无逃乎天地之间”的窘迫以及我们心智上的种种迷障,我们在他的嘲弄面前 却又处处豁然。他知道我们的怨怒以及求和而不能的委屈,他的魅力真正的动人肺腑。
我总觉得,虽然《论语》中有孔子的形象,《孟子》中有孟轲的形象,但都不及《庄子》中庄子的形象来得有魅力。庄子是表情古怪的,因为我无法想象他的形象。孔子似乎是一贯严正而间或幽默的;孟子是气势汹汹、 的;韩非子是 、冷峻孤单的。但庄子呢 他的表情太丰富了,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湎往事的诗人;一会儿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闲钓者;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无聊的穷汉。有时他去远游;有时他又安坐家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的思想。我们确实无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
同时他又行踪不定。我们可以对孔子的行踪了如指掌,孟子、韩子也一样,我们知道他们在哪里求学,然后又在哪里求用,我们知道去什么地方找他们或等他们。但对庄子,我们只有张皇四顾,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且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红极一时 面红耳赤 咄咄逼人 壮志未酬
B.红极一时 勃然变色 盛气凌人 怀才不遇
C.炙手可热 面红耳赤 咄咄逼人 怀才不遇
D.炙手可热 勃然变色 盛气凌人 壮志未酬
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江湖上传来的他的消息总是云遮雾障,且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
B.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且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
C.从江湖上传来的他的消息总是云遮雾障,但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
D.从江湖上传来他云遮雾障的消息,但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
18.C
19.A
20.①设问修辞:一问一答,起强调作用,从多个角度呈现庄子的形象。(2分)②排比修辞:四个“一会儿”起头的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说明庄子同时具备人生解剖师、诗人、泛舟者、垂钓者和穷汉的特点。(2分)③表现出庄子形象的立体、丰富和难以界定。(1分)(共5分)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2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3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4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5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6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