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与国法之间在功能上又可以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也可以互相补充。儒家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家国同构”背景下,“移孝作忠”是完全可能的。“家规”重在“修身、齐家”,“国法”重在“治国、平天下”,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遵守国法。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连着国法。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闻喜《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中说:“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这就阐明了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的关联性,揭示了家规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
单从历史上看,家规与国法存在很多共同性,因其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维护儒家伦理秩序成为其共同的使命。家规与国法都将儒家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成了制度安排,使道德的“软约束”与制度的“硬约束”完美结合起来,靠制度的力量来督促人们积极践行儒家道德,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良风美俗的社会秩序。
家规的广义解释是家族法规,它是所谓“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制定的法规,或称宗族法规。宗族法规除了贯彻儒家伦理精神外,还凝聚了基层族群的“基本共识”,这种共识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性观念和规则,它们成了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
在古代中国广大基层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往往是靠宗族组织依据“活法”进行调解之类的“准司法”活动加以化解。基层社会组织在当时有着较大权力,有足够能力来化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中国历史上,不论上层社会如何改朝换代,剧烈动荡,而下层社会却往往秩序井然,超级稳定。家族法规与国家法律虽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
在儒家文化大背景下,从主流上看,家规与国法有共同的精神纽带,即儒家的伦理道德。家规与国法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体现德、法共治的价值取向。这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如果说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国法完善的话,那么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家规的完善。为了重塑家族法规,我们有必要为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使其适应新的时代,并结合基层社会组织的重建,使古老的家族法规在整合基层社会秩序方面焕发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崔永东《家规与国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规与国法虽说分属不同领域,但在功能上是一致的,都能起到稳定秩序的作用。
B.家规倡导“孝道”,国法倡导“忠道”,二者可以互相补充,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
C.家规与国法都极其重视儒家伦理道德,都把维护儒家伦理秩序作为双方共同的使命。
D.在中国古代,家规作为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化解了社会矛盾和纠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家规与国法之间的共同性切入,阐述了家规在维护社会基层秩序上的作用。
B.文章以家规功能、内容与国法互为“统一体”为立论前提,指向论述家规的现代价值。
C.第三至六自然段阐明了家规与国法的关系,重点从家规的角度论述,运用了对比论证。
D.文章先分析家规与国法在目标上的趋同性,后联系文化背景阐述家规的现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都属于家规,对稳定家族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B.家规与国法虽然价值取向有相通之处,但各有自己的适用领域,任何时代都不能将家规与国法混淆等同。
C.在中国古代社会,基层社会组织拥有较大权力,有能力化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
D.国法完善,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家规完善,社会就能得到治理。德法共治,国家昌盛。
答
1.B(A项“在功能上是一致的”表述不严谨。家规稳定的是家族秩序,而国法稳定的是国家秩序,在功能上能够互相支撑。C项“家规与国法都极其重视儒家伦理道德,都把维护儒家伦理秩序作为双方共同的使命”离不开“单从历史上看”这个前提,可知C项扩大范围。D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宗族法规除了贯彻儒家伦理精神外,还凝聚了基层族群的‘基本共识’,这种共识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性观念和规则,它们成了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可知,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应是凝聚了基层族群的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性观念和规则。)
2.C(采用的是举例论证法。)
3.D(D项“国法完善,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家规完善,社会就能得到治理”理解错误,由原文“如果说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国法完善的话,那么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家规(家族法规)的完善了”可知,国法完善是国家得到治理的必要条件,家规完善是社会得到治理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相关阅读
1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3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4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5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6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