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阅读答案-高翔

发布时间: 2023-04-10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宋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携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是近代以后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不断浴火重生。今天,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就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都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成就了这一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历史奇迹。
B.文化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国家,先人以典章、思想的形式总结和传承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
C.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从成熟迈向高峰。
D.对“大一统”思想的坚定追求,使民本思想、文治主张、天下观等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与完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论证了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文化赋予中华文明旺盛生命力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论证早期中华文明形成过程时,先指出“考古发现证实”,后强调“流传至今”,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C.文章第四段列举1840年鸦片战争这一典型事例,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促使了中华文明的前进。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运用设问,一问一答,重申中华文明昌盛的原因,进一步强化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等,这些先秦中华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B.“正己修身、为政以德,促进和谐稳定;施行仁政,改善百姓生活”的思想与文章中古代坚定追求的“大一统”思想有着相通之处。
C.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使中华民族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D.中华民族近代以后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不但没有倒下,而且不断浴火重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力量的支撑。


【解答】
(1)A.“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都源远流长,从未间断”扩大范围,原文是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C.“秦汉时期”混淆时间,原文是“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D.“对‘大一统’思想的坚定追求,使民本思想……”强加因果,结合“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可知。故选B。
(2)C.“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促使了中华文明的前进”错误,文章写1840年鸦片战争主要为了证明“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
(3)B.从文章内容阐述来看,B项与文章中“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有相通之处。
答案:
(1)B
(2)C
(3)B



相关阅读
1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2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3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5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6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