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越重视、越追求,越能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之势,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紧扣乡村振兴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引进清单,坚持缺什么就引什么,通过举办乡村发展论坛、乡土人才联谊等活动打好“乡情牌”,唤醒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新乡贤等人才的“乡愁”,引导和鼓励他们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思想束缚被破除,摒弃“大山意识”,再把地域和身份界限打破,吸引专业人才,推动形成引才聚才的“裂变效应”。
人才培养不是一项 的工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人才只有不断强筋壮骨、蓄能充电,发展效能才能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才能走上平稳、有序的发展。构建分类施策、覆盖全面、资源共享、梯次推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 的培养思路,先对人才技能水平进行调研,摸清各自特点,再制定个性化培养清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品销售”多元化培养模式,切实用人才振兴乡村。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将文中划线部分改为结构相近句式整齐的句子,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8. 双管齐下;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循序渐进
19. 只有人才不断强筋壮骨、蓄能充电,发展效能才能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才能走上平稳、有序发展道路。
20. 破除思想束缚,摒弃“大山意识”,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吸引专业人才。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语境有“一方面”“另一方面”可见是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可用“双管齐下”。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语境形容人才培养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事情,此处用于否定句,可用“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语境有“先”“再”等强调程序步骤性的词语,可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逐渐推进或提高,常用于学习、工作中以及处理事情时。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句子主语不同,关联词“只有”放在主语“人才”前面;
成分残缺,缺少“走上”的宾语中心语,在“发展”后加上“道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把散句改为整句,首先确定一个标准句,如以“吸引专业人才”作为标准句,把其它分句也改为动宾结构,“摒弃‘大山意识’”保持不变,把“思想束缚被破除”改为“破除思想束缚”,把“再把地域和身份界限打破”改为“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
相关阅读
1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2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4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5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6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