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将借助大数据的帮助进入一个新阶段。
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思维,即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从数据中发现和挖掘其内在价值,在预测事物发展、判定当前态势以及做决定决策时,先看看“数据怎么说”,而不是主观判定,或是从时过境迁的经验出发。
数据是死的,本身不会说话。但对数据敏感的人或善于从数据中挖掘内在价值的人看来,数据就是活的,而且是极为有用的。特别是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不再是“减灶之计”那样的简单数据了。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即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它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客观反映,世间万物都可以被数据化,它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从简单教据到海量数据,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绝大部分却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广泛而深入挖掘。数据好似望远镜,让我们能够窥视广袤宇宙;它又像显微镜,让我们能够探究微观世界。
在大数据时代、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又衍生出“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数据工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断的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将数据化思维与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融合,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测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以便及早寻求应对之策。
大数据核心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即通过从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是用今天演绎未来的过程,其最大变革是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对相互关系的关注。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它直接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需要培养数据思维。”军事运筹学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张维民教授认为。数据思维是借助于数据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习惯,并形成以数据为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数据思维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发展观和联系观这三个方面。张维民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看问题、拿主意、做决策,要养成看“数据怎么说?”的习惯,而不是"我们怎么想”,或是凭经验和传统思维出发,要紧跟着问题进一步问:“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分析结果?我们对结果有多大信心?”决策者对数据与客观证据的尊重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
在军事领域,大数据将开启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即“大数据战”、张维民救授对其战争特点做出了如下的归纳-
首先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在军队组织形态上、扁平结构、层次简捷、高度集成、体系融合,是大数据时代军队体制编制的基本特征。作战将由力量联合向数据融合方向发展,军队在几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情况下,能够另辟跳径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种的联合。
其次是作战样式的改变。未来战争将呈现以数据攻击和防护为基本手段的全新作战样式。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跨网或离网攻击都将成为可能,实时的战场信息、各种侦察平台搜集的信息、作战指挥中心的每一项指令、传感器信息等,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战场生态。
第三是指挥流程缩短。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大规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上、情报、决策与作战一体化将取得快速进展。作战部门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毁”式的精确打击,并能通过融合情报的前后端,缩短指挥流程,使数据流程与作战流程无缝链接并相互驱动,构建全方位遂行联合作战的“侦打一体”体系,从而实现体系化的“从传感器到射手”的重大突破。
最后是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的改变。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大数据技术将赋予无人作战平台一定的“能动性”J带来决策思维、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指挥员做出决策越来越取决于数据及其分析结果,而非经验和直觉的主导。只要提供的数据量足够庞大真实,就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诸如敌方指挥员的思维规律、预测对手的作战行动、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等复杂问题。
“看数据怎么说”,在大数据战争中,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基于数据作出的决策将会是未来战场上的制胜关键。可以说,谁占领了大数据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军事竞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国防科技大学王握文《看数据怎么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据思维”在文中是指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主观臆断或经验主义。
B.“万物皆数”在文中是指世界万物是由数据组成,数据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C.“数据科学”是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衍生出的一门现代科学技术。
D.“大数据战”的战争特点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作战样式改变、指挥流程缩短、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的改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陵之战”是我们的祖先最早运用数据的典型案例,文中运用这一事例充分体现了“成亦数据"“败亦数据”的观点。
B 从简单数据中广泛而深入地挖掘,往往可以发掘海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既能窥视到广袤宇宙,又能够探究到微观世界。
C.基于数据作出的决策将会是未来战场上的制胜关键,因此谁占领了大数据的制高点,谁就会在未来战场上轻松赢得军事胜利。
D.“大数据战”中,指挥员做出决策将越来越少依赖经验和直觉,更多地将取决于足够庞大而真实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通过从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是用今天演绎未来的过程,关注的是相互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B.“大数据战”的第一个特点是在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种间简捷高效的联合。
C.军事领域的“大数据战”.使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都发生变化,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动的主体。
D.通过数据挖掘,作战部门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毁”式的精确打击,进而缩短指挥流程。
4.大数据时代如何培养“数据思维”?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作为科普性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1.B(3分)
【解析】“世界万物是由数据组成”错,原文中“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即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
2.C(3分)
【解析】“谁就会在未来战场上轻松赢得军事胜利”说法绝对,原文“赢得军事竞争的主动权”。
3.A(3分)
【解析】B“在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错,原文“在儿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情况下”。C“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动的主体”,无中生有。D 以偏概全,不仅仅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还有大规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上。
4.①看问题、拿主意、做决策,要养成看“数据怎么说”的习惯,而不是“我们怎么想”,或是凭经验和传统思维出发;②要紧跟着问题进一步问:“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分析结果?我们对结果有多大信心?”尊重数据与客观证据,使大数据发挥出最大价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科学性、严谨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不妄下定论、用语严谨,如“将成为可能”“几乎”。②通俗性。深人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如将数据比作冰山一角,好似望远镜、显微镜。将数据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③生动性。例如开篇引用“马陵之战”的事例,使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变得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阅读
1 《日子》阅读答案与解析-陈忠实
日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 【查看全文】
2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 【查看全文】
3 地球是我们生活其上的蔚蓝色星球。关于她,你了解多少?地球是我们生活其上的蔚蓝色星球。关于她,你了解多少? 根据已有的研究,地球并非一颗实心球,而是具有圈层结构,最外层是薄薄的地壳,其下是很厚的地幔,还有一个相当大的地 【查看全文】
4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武侠文学史上,金庸堪称一代宗师。他的小说的深远影响,推进了现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武侠文学史上,金庸堪称一代宗师。他的小说的深远影响,推进了现代中国文学述史秩序的调整和书写格局的重构。更重要的是,港台新武侠小说能够进入现代 【查看全文】
5 西瓜熟了阅读答案西瓜熟了 孙全鹏 ①我家种的西瓜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我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不无感叹地说:今年总算是个丰收年哪。 ②那几天,我娘可忙坏了,天天没事就去地里数 【查看全文】
6 《懒爷》阅读答案-刘建超懒 爷 刘建超 懒爷出生在老街大户人家。 懒爷祖上经营药材生意,初始贩运药材,后来学做泡制,又引进种植,并有了自家的药材铺子。不仅在豫西老街,连豫东豫北都有懒爷家的店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