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
在他看来,中国要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鲁迅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激越变革的时代,既有亡国的危险,又有破茧新生的希望。西方资本主义的肆意扩张,将中国逼到了一个背水临渊的绝境,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打算为国家的新生和富强设计一套背水一战、临渊一跃的方案,从而在世界文明的竞争中胜出。如果从龚自珍提出“自改革”开始,到20世纪初,已经过去整整100年,其间经历的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虽都已烟消云散,但足以刺激后来者进一步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从鲁迅的《文化偏至论》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思想先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思路。针对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风尚,他冷静地看到:这是“使中国之人,由旧梦而入于新梦”。他认为,要纠正这种偏颇,只能从两方面入手,“曰非物质,曰重个人”。
他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人所以立,这是个基本条件。但他看到,社会流弊所至,往往是“夷峻而不湮卑”,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人常常没有生存空间,结果是“风潮剥蚀,全体以沦于凡庸”,创新文化的可能因此变得微乎其微。他特别指出:“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而气宇品性,卓尔不群之士,乃反穷于草莽,辱于泥涂,个性之尊严,人类之价值,将咸归于无有,则常为慷慨激昂而不能自已也。”这时的鲁迅,受到尼采的影响,思想中或有一些精英意识,寄希望于“一二天才之出世”,相信有所谓超人的存在,但说到底,他更希望人人都成为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
鲁迅对人类文明的过度物质化有一种深深的忧虑,在他看来,即便物质文明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但如果崇奉逾度,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他认为,对物质的过度崇拜到了19世纪后半叶已经变得昭昭然,“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所以,他不主张跟在西方世界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如何才能不失其正呢?他指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有于肤浅凡庸之事物哉?”
说到底,鲁迅精神的价值就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强盛的秘密,即所谓“根柢在人”,而这个“人”,一定是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及完善的心智与人格的人。这是鲁迅精神的核心,也是其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
由此可见,鲁迅精神昭示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首先就是在“立人”这件事上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产业固然重要,但如果人“立”不住,产业将不可避免地空壳化。这不仅因为产业需要内容做支撑,更因为内容是需要人来创造的。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的高低。而文化产品本身就承担着“改变他们的精神”的责任和义务,而决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这也便是梁启超所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当然不止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美术,举凡一切文艺,没有例外。当下一些文艺作品热衷于表现人的动物本能和物质欲望,消解或削弱人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还美其名曰人性化、凡俗化,其实已经背离了鲁迅关于“立人”的精神,把人变成了物的奴隶。
【注释】《文化偏执论》:“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諆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缺,以底于灭亡。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挖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谬而图富强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阐释第三段中画线句子内涵。(6分)
1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人立然后文化立”。(6分)
17. 首先分析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的主张及背景;
其次具体阐述“立人”主张:(“重个人”的内涵,鲁迅对“物质化”的态度,及鲁迅
精神的价值和核心所在。)
最后指出“立人”主张的现实意义(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6分,每点2分)
18.旧梦指旧中国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蒙昧状态,新梦指旧梦破碎后,视西方为神灵,认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幻想。
由旧梦而入于新梦,指中国现在不过是由一种极端(错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错误)。强调盲目西化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要纠正这几种偏颇,只能从“非物质”和“重个人”入手。
19.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的高低。
人只有有了个性尊严,有了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才能进行文化创新。
人不对物质过度崇拜,才能精神自由,人格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新。(6分,每点2分)
相关阅读
1 向人性敬礼阅读答案
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 【查看全文】
2 变脸阅读答案-范小青变 脸 范小青 我和我老婆,老夫老妻。 好多夫妻,有了第三代,互相间就不再以名字相称,而是按着孙辈的叫法来称呼对方,我喊她奶奶,她喊我爷爷。好多人家都这样。 既老又不太老 【查看全文】
3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阅读答案-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 【查看全文】
4 祁茂顺阅读答案祁茂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 【查看全文】
5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阅读答案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①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开始读书的时候就直接接触到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时代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文学书籍,好像就只 【查看全文】
6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0.2%。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