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运
①比赛没获奖,意大利人却能够狂欢、祝贺;获得了第三名,中国队员面露不快。这鲜明的对比,怎能不让人唏嘘感怀?个中原因令人深思:国人的“第一”情结,国人的功利心态,像一把无情的扫帚,几乎将人生的快乐清扫得干干净净了。 看来,获得快乐,真的需要一点智慧。
②得奖固然可喜,而享受比赛过程的快乐,更不可或缺。比赛是这样,学习、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太看重第一,太过于功利化,凡事都要名列前茅,什么都要金奖、银奖,那么,在人生路上,你将始终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不仅步履维艰而且可能苦不堪言。
③所以,快乐的人生,一定是悦纳自我、挥洒自如的人生。就像意大利人那样,大家尽心尽力没有差错,人人表现出色,人生便可无悔矣,于是,便能够开怀大笑,便有理由狂欢、祝贺。所以,真正的快乐必然在功利之外;太多的欲望,有时可能就是精神的枷锁。
④看我们的教育,似乎也走向了极端。举国上下,成才教育大行其道;大江南北,成功学长盛不衰。学生、家长甚至学校,把成功定义为考高分上名校获大奖。而“成人”的教育却被淡化了,快乐的教育被忽视了。
⑤整个社会几乎都把目光盯在高考上,都把心思用在六月的冲刺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景象,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每年都隆重上演。金榜题名,则皆大欢喜;万一名落孙山,就可能成了难与人言的灾难。状元,自古以来就令人艳羡,无论在哪里都受到追捧。而很少有人心怀悲悯地问一声:你们的人生快乐吗?
⑥获得快乐,其实需要一点智慧:减少一点欲望,减少一点苛求,不走极端,不求完美,尽力就好。因为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水平有高低,不必拿第一来压自己,不用拿别人来逼自己,不要用名次来恼自己。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是旦末,还是净丑,尽心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心满意足了。是鲤鱼,就在自己的清流里尽情遨游;是雄鹰,就在自己的蓝天里任性飞翔;是骏马,就在自己的草原上自由驰骋。
⑦人生就是一场场马拉松比赛,你争得了第一,你享受了鲜花与喝彩,但也无需趾高气扬春风得意;他落在人后,他折戟沉沙,也不必因此就一蹶不振痛不欲生。享受了奔跑的过程,锻炼了坚强的意志,认识了参与的价值,这就是莫大的收获。生命的快乐与魅力,不就是一次次勇敢的参与,一次次无悔的进取吗?做事尽心,则人生无悔;工作尽力,则事业无憾。
⑧就像刘翔那样,获得冠军则享受鲜花和掌声;比赛失利也无怨无悔,不言放弃,一直坚持走好自己的路。既能安享成功的喜悦,又能承受失利的考验,这是做人的风度。
⑨若是得亦忧,失亦忧,老是给自己一个难以企及的标准,老是把自己放在与人竞争的关系上,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痛哭流涕,那么,人生何时而乐?
⑩得之,不狂,失之,不悲;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在竞争中共生,在共生中获得快乐。
可见,获得快乐,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其实它是一种很简单的智慧:不求完美,不苛责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尽吾志者,可以无悔矣”。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3.“比赛是这样,学习、生活也是如此。”“这样”“如此”均指的是什么?(2分)
4.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分)获得快乐,需要一点智慧。
2. (3分)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内容上:用意大利人和国人获奖后的表现作对比,使论点更有针对性,且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2分)指享受比赛、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快乐是不可或缺的。
4.(4分)举例论证,举我国教育高度注重成才和成功的例子,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我国“成人”的教育被淡化,快乐的教育被忽视,我国教育似乎走向了极端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
2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3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
4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
6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