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发布时间: 2020-09-22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高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结合材料内容,把握材料的关键语句进行精准的审题和立意。本材料的关键语句是公园里的三个人的话语,公园里三个人的谈话则代表不同的观点。第一个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人要想成功被赏识,需要改变生存环境。第二个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三个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不必改变环境,要坚守自己的阵地。所以这三个人的观点都可以作为此次作文的立意,但必须择其一个人观点深入论述,不必面面俱到。
参考立意:
(一)第一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3.灵活变通可以带来新的契机。
(二)第二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2.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3.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三)第三个人的角度:1.坚持奋斗,亦能圆梦。2.不忘初心,实现梦想。3.坚守本分,成就自我。

改变才能突现价值
深山里的大树,如果不改变环境,无人能发现它的价值。其实,人也一样,不能改变自己,就不能突现生命的价值。
漫步历史长河,我们听到李白的偃仰啸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明白,和光同尘并非苟且偷生,暂时的忧愁也代表不了什么,也证明不了什么。社稷梦难以实现,他改变自己,去追逐另一个梦。既然皇上遗弃,那又为何不调整自己?他用狂放与豁达接受这一切,然后有调整自己,给自己无限辽远之景。
改变,不是放弃,而是调整之后再上路。
茫茫宇宙,浩浩沙漠,让人敬而生畏。然而,那看似柔媚的河流却能跨越着时空的阻隔。当柔媚的河流遇到广袤的沙漠,它会先变作水蒸气,却在跨越沙漠之后再度凝聚成一股水流。看似放弃,实则前进。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柔能克刚。
改变,是找到适于自己的另一个环境,然后实现自己的价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一不留神步入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官场生活。官场的森严等级,肆意蹂躏人格尊严,让他万念俱疲、心神俱灰。但当他改变生活,毅然选择离开官场时,生命的活力再次迸发。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登东皋而长啸,临清流而赋诗。登高临远,他欣赏着“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美景,闲适安逸,不必奔波劳累,因此他描绘出了世外桃源。
改变,让失去活力的生命复燃,让失意的人生找到航向,让本来精彩的生活更精彩。
一代国学大师常树鸿,从西子湖畔走来,在塞纳河畔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幸福生活。然而,他放弃了安逸,毅然走进了散时如雨、惊风拥沙的茫茫戈壁。在那里,寒来暑往几十载,世界终于承认敦煌学在中国。你听,那大佛殿檐角的风铎之声依然雄壮;你看,那漫天黄沙都舞出了浪漫。
生而为人,怎能没有因痛而失落之时?朝露清愁,时不我予,也好;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也罢。该放手时就放手,适应新的环境,改变自己,追逐新的梦想。
改变,让生命的价值随风吟唱;改变,让生命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还犹豫什么,该改变时就改变!



相关阅读
1 一位游泳运动员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很顺利,但游到一半时,海上起了浓雾,运动员此

一位游泳运动员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很顺利,但游到一半时,海上起了浓雾,运动员此时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他不知道该往哪里游,还要游多远才能上岸,越游越 【查看全文】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读名句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 【查看全文】

3 2019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本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硬核”、“区块链”

2019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本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硬核、区块链、柠檬精、断舍离、文明互鉴、我太难了、霸凌主义、XX千万条,XX第一条等八个流行语。 看到上面八个流 【查看全文】

4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

2022年中考作文题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 【查看全文】

5 请以“劳动启示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幼小初高各学段。劳动成为中学生的必修功课,你在劳动教育中受到了哪些启示?请以劳动启示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 【查看全文】

6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其结果是一件本需做一次的事,却不得不回头重复多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