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阅读答案-岑参,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发布时间: 2018-04-07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唐]岑参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汝不闻”两句说秦筝五色十三弦,声音最为悲苦,为全诗奠定了悲苦的基调。
B.“怨调”两句概括描写秦筝声调幽怨缓慢的特点,好似向人倾诉衷肠。
C.“红亭水木不知暑”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表现弹奏《黄钟》和《白纻》的艺术效果。
D.“清风飒来”两句从主观和客观,正面和侧面描写秦筝弹奏的艺术效果。
E.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主题。结尾“汝”字与开头“汝”字相呼应,突出了结构上的前后照应。
2.诗中对秦筝的描写有何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CD(C项,“运用夸张手法”错误,该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D项,“从主观和客观,正面和侧面描写秦筝弹奏的艺术效果”错误,这两句是听筝人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没有客观描写,且都是侧面描写。)
2.作用:通过对秦筝的描写,渲染了凄怆愁苦的离别氛围,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凄怆悲苦的心绪。(2分)
思想感情:借秦筝传达出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2分)其中也包含了被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2分)

 【翻译】
  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翻译赏析


相关阅读
1 题金城临河驿楼阅读答案-岑参,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题金城临河驿楼① 岑参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②。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①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边 【查看全文】

2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翻译赏析_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原文_作者岑参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 【查看全文】

3 高冠谷口招郑鄠翻译赏析_高冠谷口招郑鄠原文_作者岑参

《高冠谷口招郑鄠》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前言】 【查看全文】

4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寄左省杜拾遗 》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 【查看全文】

5 题苜蓿峰寄家人翻译赏析_题苜蓿峰寄家人原文_作者岑参

《题苜蓿峰寄家人》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前言】 《题苜蓿峰寄家人》是唐代诗人岑参创 【查看全文】

6 宿铁关西馆阅读答案-岑参,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②。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①铁关:即铁门关,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