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晓笛别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E.本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从“早发”落笔,婉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深沉。
15.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 (5分)DE 【解析】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15.(6分)“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每点2分)
【翻译】 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的敲击;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翻译赏析
相关阅读
1 宿铁关西馆阅读答案-岑参,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②。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①铁关:即铁门关,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 【查看全文】
2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翻译赏析_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原文_作者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 【查看全文】
3 高冠谷口招郑鄠翻译赏析_高冠谷口招郑鄠原文_作者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前言】 【查看全文】
4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 》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 【查看全文】
5 题金城临河驿楼阅读答案-岑参,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题金城临河驿楼① 岑参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②。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①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边 【查看全文】
6 题苜蓿峰寄家人翻译赏析_题苜蓿峰寄家人原文_作者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前言】 《题苜蓿峰寄家人》是唐代诗人岑参创 【查看全文】